28日,江西省博物馆联合宁波博物馆开展以“竹忆江南”为主题的明清竹刻艺术展,近百件用竹子雕刻而成的艺术珍品将让广大艺术爱好者一饱眼福。
28日上午,江西省博物馆官员向中新社记者介绍,“竹忆江南”艺术展共展出明清时期的竹刻珍品99件,全部来自浙江省宁波博物馆,其中大多都是竹刻名家的典范之作,像“东方朔坐像”、“秦一爵盘松杯”、“顾珏款行猎笔筒”均是竹刻中的名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出的99件艺术品中包括书简、笔筒、香筒、臂搁、山水、人物等,制作秀雅有致,技法上充分运用深浮雕、透雕、浅刻、留青、圆雕等,,并多数篆有作者名款、印章,器物虽小,但均制作精良,极具艺术价值。
据宁波博物馆官员介绍,宁波博物馆是中国收藏竹刻文物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博物馆之一,此次赴赣展出将对公众免费开放,并且将一直持续到4月底,不仅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竹刻艺术为广大市民所了解,而且能有效加强浙赣两地文化的交流。
据了解,竹刻也称竹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工艺美术,被称为“立体的书画”。竹刻技艺起源于战国,西汉时期已经出现颇具装饰意味的纹样,经唐宋元的发展,日趋成熟。到明清时期,在文人墨客的倡导和推崇下,竹刻与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融于一体,演绎成独具特色的高雅艺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