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美术史论家梁江先生历经数年撰写的《中国美术鉴藏史稿》近日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是目前所见中国第一部美术鉴藏史。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收藏热的复兴与边缘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学术兴趣投向“鉴藏”这一领域,遂使鉴藏史论的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对美术鉴藏史的专项或个案研究中,美国学者珍妮特·埃利奥特(Jeannette S.Elliott)、沈大伟(David Shambaugh)的《中国皇家收藏传奇》通过皇家收藏由半宗教的力量推崇、传递道德观念与社会规范逐步演化为帝王个人艺术趣味和艺术选择的嬗变过程的描述,揭示皇家收藏因朝代更替所带来的兴衰际遇及其确立其政治合法性的历史意义,是一部宫廷美术鉴藏史;刘金库的《南画北渡:清代书画鉴藏中心研究》和宋路霞的《百年收藏:20世纪中国民间收藏风云录》(1999年)都是一部断代史。前者描述收藏圈由江浙地区北移到清宫内府,对清代书画鉴藏中心及其重要作品进行爬梳考订;后者则是对20世纪私家收藏及其重要藏品的描述,揭示清末宫廷收藏的流散所带来的近代民间收藏的繁荣,以及收藏家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背景中所经历的沧桑世变;郑银淑的《项元汴之书画收藏与艺术》对明代书画鉴藏家项元汴的书画收藏、书画转移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刺激作用展开探讨,是个案研究的力作;庄申的《从白纸到白银:清末广东书画创作与收藏史》以统计学、艺术学及历史学等多学科对崛起于晚清时期的广东书画创作与收藏展开研究,详述近代广东的艺术市场、艺术消费、艺术鉴赏及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虽然书中存在不少诸如史实考据类的伤痕并受到学界的诟病,但在区域书画鉴藏史的研究方面,其筚路蓝缕之功是不可磨灭的。此外,一些以美术鉴藏(或纯粹书画鉴藏)为主题的论文更是不胜枚举。各大院校或研究机构以美术鉴藏个案或现象为硕士、博士论文选题者也时有出现。但这些关于美术鉴藏的论著或论文,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形成一部完整的美术鉴藏史,也没有对美术鉴藏所折射的社会、文化等层面的意义展开进一步探研,,这不能不说是美术鉴藏研究史上的一种遗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