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风流天下闻,方言苍泳寄情深。少年燕市称玩主,老大京华辑逸文。”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曾经为这位多年至交赋诗一首。短短四句,道出了王世襄最精髓的人生故事。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七十九岁的古典文学编辑、古籍整理专家程毅中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回忆起自己为王老写的一首诗,“斗鸡走马少年行,盛唐气象现燕京。王老十五二十时,豪气如虹追鲲鹏。……”
2009年11月28日,王世襄驾鹤西归,与溘然辞世杨宪益仅隔五天。同是九十五岁的两个老朋友仿佛是商量好了要结伴而行。
有人说,两位友人相继离世,似乎再次宣告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时代真的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
北京城里一位执着中华文化的老人去了……
留下了对书画、雕塑、金石、建筑、家具、乐器、漆器、匏器、刻竹、金石牙角雕刻、匠作则例以及豢养鸽、鹰、犬、蟋蟀专用工具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著述和丰富收藏。
留下了王世襄夫妇俩用荷兰“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奖金捐建的位于福建的“中荷友好小学”。
留下了抗战胜利初期,由王世襄负责清理追还的总计达两千件的被掠夺文物。
王世襄用自己的一生来把这些值得“玩味”的中华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
2010年11月28日,我们再次品读王世襄其人、其事、其著述,以此方式来追忆这位传奇老人,寄托我们的哀思。
“愿见珍禽四海飞,,人人爱护年年传信报和平”,当北京的鸽哨声再次响起,当案头钟鼎再次散发出缕缕铭香,相信所有人都会记得,京城里曾有一位深情“玩味”中华文化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