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抱怨 老建筑把我们拒之门外 每天来这里看的人很多

近日,梁启超故居变成大杂院的新闻又唤起了人们对名人故居保护的关注。

其实早在09 年,北京市文委与规划部门就曾确定坐落在北总布胡同24号院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保护价值,院内居民的腾退将继续进行。不过现在看来,效果似乎不大。其实,像梁启超故居这样面临生存困局的北京名人故居有许多,其保护现状大部分不容乐观。2005年,北京市政协文史委曾对北京名人故居问题做了调研,当时的调研结果显示,故居中的三成已被拆除,另有三成年久失修,沦落成了大杂院。

参与调研的专家认为,挂牌是保护名人故居的有效途径,建议挑选一批人物影响较大、故居保存现状尚可、投入适量资金即可修复的名人故居,对其进行搬迁腾退和修缮,在基本不改变原有使用性质的情况下,早日对社会开放,而梁启超故居就在当时颁布的第一批抢修和挂牌的名人故居名单之列。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细则可操作性,文物部门往往在文物腾退等方面缺乏强制性手段,因此相关工作的开展往往大费周折。这也许是梁启超故居至今仍是大杂院的原因之一。

其他相关新闻:

沈从文故居成菜园子 市民盼立法保护老建筑

有着“红瓦绿树”独特景观的西部老城区,是不少人常去寻找岛城历史记忆的地方。在小鱼山附近20多处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中,康有为故居和老舍故居已经开放 ,2010年10月22日,记者在探访其他故居时发现,这些尚未开放的名人故居现状并不理想,有的墙皮已严重脱落。对此,市人大代表呼吁,应该借本市此次立法保护历史城区的机会,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岛城“红瓦绿树”的特色景观该怎样保护,饱含历史沧桑的老建筑将来何去何从。  

市民呼吁  

名人故居应更好保护

“现在讨论保护老建筑,我觉得小鱼山附近的文化名人故居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连这些名人故居都保护不好,那其他建筑估计也够呛。”10月22日,家住大学路的市民王先生如是说道。  

今年,看到市南区将老舍故居改造并对外开放后,王先生非常高兴,但与此同时,他也看到,多数名人故居,现在还只停留在门口挂一块牌子的情形,有些不用说改造,就是保护都做得不是很好,“这些建筑在东部新城区是找不到的,在其他城市也是很难找到的,我觉得这是一笔文化遗产,应该好好保护。”  

除了王先生,自本报10月21日报道了本市拟立法保护“红瓦绿树”后,多位市民反映,应该加强对名人故居的保护。  

■游客抱怨  

老建筑把我们拒之门外 

“每天来这里看的人很多,尤其是旅游旺季每天总有几百人来看。但经常是门锁着进不去,只能看看外边的样子。”10月22日,在沈从文和洪深故居附近经营百货摊位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每天都能碰到很多游客过来打听怎么进去,但由于这两处故居并没有开放,所以他们大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就在记者采访时,就有特意寻找名人故居的吴迪和他的朋友慕名前来。据了解,吴迪是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生,他们根据地图找了半天才找到沈从文故居,没想到竟然进不去,只能在房子外跟故居标牌拍照留念 。吴迪告诉记者,他理解的保护应该包括老建筑历史内涵的挖掘和陈列,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栋老房子,从而有意识地保护它,而不是封闭起来让人去猜想。  

■记者探访 

名人故居亟待修缮  

10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鱼山路的梁实秋故居。发现院内晾衣绳上挂着衣服,显示这里已是私人住宅。提起现在的房屋,生女士连声感慨:“简直没法住了,墙皮都酥了,前几天我安装个热水器,想在墙上打个眼,结果根本打不上,一打墙皮就哗哗掉。”生女士表示,她非常希望政府对这里进行改造。  

同样位于鱼山路的沈从文故居和洪深故居几乎是紧挨着,和其他故居一样,这两处故居里也是私人居住。  

沈从文故居位于福山路3号,透过铁门可以看到沈从文故居内的房子为二层小洋房。记者绕到老房的侧面,透过围墙可以看到,院子内还算干净,但在院子一角种着豆角、冬瓜等蔬菜,名人故居变成了一个小菜园。  

与沈从文故居一墙之隔的福山路1号洪深故居的大门是开着的,进去看到杂草、落叶等堆积在院子里。记者发现,这些房子近期修缮过,但从表面看只是在破损、材料缺失处用水泥修补了一下。 

■政府 

将采取多种方式改造名人故居  

对于这些文化名人故居,市南区有着明确的姿态。该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张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市南区将采取租赁、置换等多种方式改造文化名人故居,争取“时机成熟一个改造一个”,保护并盘活更多优秀历史建筑资源,不过,由于名人故居产权各异、背后利益关系复杂、相关主管部门不同等原因,这项庞大的工程并非短时期内可以规划完工。  

不过,市南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来保护这些文化名人故居,比如房屋基本的修缮、粉刷等,为了营造文化名人故居的文化氛围,市南区还将鱼山路设置成了“文化名人一条街”,并统一粉刷,进行了美化。  

据了解,2009年市人代会形成的议案之一,就是“关于加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的议案,青岛奉天惠体育用品广场董事长胡兆启是当初提该议案的18名人大代表之一。10月22日,胡兆启告诉记者,他认为,这次本市立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个很好的契机,一定要借这个机会保护好历史留给我们的 “宝贝”。胡兆启还表示,2011年的市人代会上,他还会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一些监督性的建议。

天津志愿者建言名人故居保护

2010年,天津市规划局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天津将完成14个历史风貌保护街区的保护与利用规划;当年九月,“五大道”正式挂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曹禺故居纪念馆、霍元甲纪念馆也于今年相继开馆 自《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出台以来,天津先后确认了746幢历史风貌建筑,这些建筑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在天津不断加大对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力度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已挂牌的名人故居未被充分利用,未被确认的名人故居难逃拆除厄运等。

现象1  张学良故居不对游人开放

在和平区赤峰道78号,矗立着一座外观考究的西式建筑,这里便是爱国将领张学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天津的常居寓所。这座建筑为砖木结构楼房,以巴洛克风格为主,房间布置考究,楼梯、地板、门窗等均为菲律宾木料,豪华美观,前楼二层有张学良书房以及于凤至、赵一荻的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