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江:国际洋酒协会中国区执行董事、亚太区副总监
冯 葵: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大中国区架构与解决方案总监、业务拓展总监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的名篇《侠客行》中这几句诗句,不知令多少人对快意恩仇的侠客生活心驰神往……
今天,打打杀杀,快意恩仇的血色浪漫,已经只能在电视剧中和武侠小说中。于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于是冷兵器收藏便成了一些人的精神寄托,皇甫江和冯葵可算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与刀剑结缘,收藏之路及相关经历亦有相通之处,彼此更因有此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了肝胆相照、惺惺相惜的好友。
耳濡目染,家学渊源
皇甫江和冯葵,他们对刀剑的兴趣,都发轫于父辈。之后,这种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皇甫江的父亲是中国一流的热处理和锻造专家,年幼时,经常看到父亲把用钢做成的工具刀烧到1000度以上,然后放进不同液体中进行淬火处理,这个简单却又神秘的过程让他兴趣盎然。冥冥之中,一种对刀剑的热情在他心中燃烧。北大法律系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一个法国朋友的家中。那是一个古老的贵族城堡,城堡主人向他展示了自己无数把阿拉伯弯刀及其他刀剑的收藏,令皇甫江倍感震撼!而这,亦是他与刀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
另一个第一次,便是1998年7月4日,他在美国收藏了他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把刀。然而,他的父亲,一位旧派、保守而又节俭的老者,并不赞成他购买兵器,他那次也是唯一一次因为买刀和家人发生了分歧。在花光了所有口袋的现金,没有路费的情况下,他一个人抱着刀,从中午开始沿着西雅图到贝尔威得路上走了很远,回家后已经是黄昏。
与皇甫江相比,冯葵受家庭的影响则更深。他出身世家,从小就在极富文化气息的氛围中长大,因此,从骨子里就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另外,他父辈亦收藏了不少字画瓷器等,长期的耳濡目染,令他对收藏深有所感。再加上他在小学时就开始了研习武术,对刀剑一直都想拥有的冲动。成家之后,他无意中看到了岳父收藏的一些刀剑,更是坚定了他将来自己也要收藏刀剑的决心。数年之前,当他看到被研磨、被修复的刀剑之后,彻底被刀剑之美所征服,之后愈发着迷,遂开始了对刀剑长期的潜心研究。经过若干年的积累,他觉得自己亲自收藏刀剑的缘分已到,于是终于出手,陆续收藏自己的心头之好。
刀中之皇,剑中极品
皇甫江及他的家族总共藏品多达5000余件,大多保存在美国和中国的家中。皇甫家族藏有目前全球最完备的中国钢铁古董兵器。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均可媲美世界上任何国立博物馆和私人藏馆。另外,他还拥有除北京故宫博物院外最多的清代皇室刀剑。对此,他自信且骄傲地表示:“明清时代最好的那把中国刀在我们皇甫家族!”而他所提及的这把刀,便是皇帝大阅佩刀。
清代刀剑是中国刀剑发展的最高峰,尤其清代皇室刀剑最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皇室刀剑多为实战兵器,其造型简洁长大,装饰实用朴雅。乾隆时期,武功既成,四海安定,皇帝佩刀由主导的战斗功能转向皇权的仪仗功能。因此“皇帝大阅佩刀”顾名思义,是供皇帝在大阅庆典、亲征、凯旋、命将出征、奏凯受降及款洽外藩等重要场合中佩带之用。皇帝大阅佩刀也因而成为了象征国家社稷安全、皇帝绝对权力和武功威服天下的神圣宝器, 在历代皇室文物中,无论是政治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都是难觅出其右者,其价值无法估量。
皇帝大阅佩刀目前仅存五把,数量极罕。除北京军博收藏的一把外,美国私人收藏家和英国某博物馆各有一把,而其余的两把均由皇甫家族收藏。并且,比较这五把皇帝大阅佩刀的方方面面,皇甫家族于数年前在苏富比拍卖公司竞得的这把品相完美,地位超然。
不过虽有如此骄人藏品,但皇甫江最爱的藏品并非这把佩刀,而是另一把剑——白云剑。这是一把隋剑,而隋剑缔造了中国铁兵器最辉煌的一页。日本和美国某博物馆分别藏有极少量的隋剑,都列为国宝,可惜中国国内却难见隋剑实物,实令国人叹息。也许天可怜见, 皇甫江在2004年居然于无意间发现一把品相近乎完美的隋铁剑,而它就是后来被他命名为“白云剑”的那把剑。此剑平肩直身,窄刃厚脊。近背处开半圆凹槽,贯通刀身,直达尖锋。血槽内错银云文,均匀排列,共约七处,白云得名于此。此剑包浆优美,错银镏金保存异常完整,是目前存世品相最好的隋剑。它不仅弥补了中国无隋剑的遗憾,而且其品相绝对超过美国日本的馆藏品,成为当之无愧的“隋朝第一剑”。
皇甫江认为自己能暂存此剑,全因于缘分。“人生如白云缥缈,白驹过隙,自难恒久,率终将归于尘土。而这把铁剑,经历一千五百年风雨,悠然独存,保存完好,当亦有不易的修为和造化吧。夜读梁诗,何等人境,何等天境!”
龙泉一出,谁与争锋
冯葵有近百件刀剑藏品,虽不是很多,但胜在把把都是精品。说到他的最爱,则非那把龙泉剑莫属
龙泉剑,古称龙渊剑。唐初郭震名作《古剑篇》中有“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之名句,对起赞誉有加。至明代,龙泉剑生产更盛,且形制基本固定,剑体多为铁夹钢复合结构,锻造精良,锋利坚韧,斩切力强。剑身纹理细密,经磨砺后寒光逼人,并大多刻镌七星和龙凤图案,错嵌龙泉剑和其他镇宅字符。因其制作精良、名气鼎盛,故流行于社会各阶层。明翰林学士解缙少时作诗:“虽然不是龙泉剑,,曾与君王定太平。”几乎把龙泉剑提到定国安邦宝器的地位。
而冯葵这把龙泉剑便出自明代。它可算是迄今为止已面世的龙泉剑中保存的最完整的一把,而且它还是官制龙泉剑,作工与形制上都精良考究,紫檀鞘上雕刻着腾云驾雾的神龙栩栩如生,故而其价值无可估量。
其实三年前,冯葵就已拥有了这把龙泉剑,然而他和这把剑之间的故事却刚刚开始。当时,他第一眼看到这把龙泉剑时,就心然怦动,于是毅然决然的从业内的一个朋友那里买进。但是后来他在赏玩的过程发现了这把龙泉剑的缺憾——其剑鞘上略有磨损,于是退还了那个卖主朋友。巧的是,皇甫江对这把龙泉剑也一直仰慕在心,当他得知冯葵退还这把龙泉剑后,立马收入囊中。过了一阵之后,冯葵又悄然品味出这是一把难得一见的好剑,于是为之朝思暮想,坐立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