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默认美龄宫经营餐饮 文物局称已成企业包袱

一起盗窃案、一个错字,将故宫推向舆论的焦点。而故宫建福宫会所一事,则将这一焦点演变成了舆论风暴——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怎么就成了私人后花园?连日来,这一风暴的范围逐渐扩大,多个文保单位被卷入其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美龄宫”就在其列。

翻阅文物保护法,不难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其他用途的,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建立博物馆、保管所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等描述,而现实并非如此。

法律规定、文物价值为何敌不过商业利益?其中究竟还有多少问号待解?

“婚庆酒席竟然摆到宋美龄别墅里。”近日,网友徐福庚在网络论坛西祠胡同上上传了一组关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美龄宫”的照片,并在标题栏里敲下了这行带着惊叹和愤怒语气的文字。

此后数日,这组在“宋美龄别墅里举办婚礼”的照片引起网友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最终发酵为与“故宫会所门”南北呼应的“美龄宫婚宴门”事件,其所引起的最强烈的社会情绪正是惊叹和愤怒——“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怎么能用来办婚礼、开餐馆?”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否为无良企业利欲熏心?文保单位经营餐馆七八年至今方被曝光,相关部门是否监管不力?带着一系列问题,《法制日报》记者赶赴江苏省南京市展开调查。

“美龄宫”商业氛围浓

这或许原本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婚礼—— 一间大厅里摆放着9张圆形桌子,玻璃杯盘同红酒饮料整齐地摆上,准备播放婚礼视频的投影仪大概也已调试完毕,幕布展开,尽管客人还没有到来,但热闹喜庆的氛围早已从大红的桌布和贴在墙上的喜字里透了出来;

门口,一辆蓝色的婚车反射着从梧桐叶间透下来的阳光,盛装打扮的新人笑盈盈站在阶梯上迎接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客人们零散地站在门口,说说笑笑——这是几乎所有婚礼都能见到的画面。

然而这场婚礼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因为新人的身份,而是因为婚礼场所的特殊——在那对新人头上,一块金字“宋美龄别墅”的牌匾高高悬挂。这是网友所发“美龄宫举办婚宴”组照还原出来的情景。

“美龄宫”,这个建成于1934年的三层重檐山式宫殿的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是蒋介石与宋美龄休息、度假之地,顶覆绿色琉璃瓦,檐雕千只彩凤凰,外观富丽堂皇,内饰奢侈豪华,曾有“远东第一别墅”之称。正因为此,1991年,“美龄宫”被原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1992 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月20日,《法制日报》记者以游客身份来到“美龄宫”。沿着楼梯走上二楼,网友所发照片中的婚礼场景很轻松就能还原出来,其作为餐馆经营的痕迹也都明显地留存着:在二楼大厅门口,一个写着“观凤台”的蓝色路牌靠墙立着,记者发现,路牌的另一面写着大大的“餐厅”两字。

顺着路牌走进大厅,9张铺着红色桌布的圆桌还没有撤去,外围用隔离带和屏风围着。记者跨过隔离带进到大厅里侧,看见一间半掩着门的房间,正中间摆放着一张大型圆桌,铺着金色桌布,一个中年女子坐在椅子上值守。

这名女子发现记者进入后冲着记者大吼:“你怎么进来的?这里不是参观的地方。”记者问为什么不能参观,这名女子提高嗓门回答:“这里是餐馆。”记者又问,餐馆是否可以吃饭,女子不耐烦地说:“不能吃饭。”记者追问不能吃饭为什么叫餐馆?这名女子不理睬。

在二楼一个楼梯口处,一面白布屏风挡着去路,路中间的牌子上写着“游客止步”。记者以找厕所之名进入其中,发现一间摆满了各色餐具橱柜的屋子,一名工作人员一见记者就说:“这里不是餐厅。”记者于是绕着别墅外围寻找,在别墅右侧发现了一个大大的烟囱口。烟囱从一楼一间临时搭盖铁皮房的顶部伸出,贴着别墅墙体,口就开在一个窗户下边。

除了餐馆,别墅的每一层楼都设有经营场所,商业氛围浓厚。一楼二楼均设有专门空间用于销售旅游纪念品等,三楼的“蒋介石书房”则将收费设在了拍照项目中。进入书房,一条隔离带拦在了离门口一米处,一块广告牌立在醒目位置,上书:“总统书房,尽显至尊;数码照相,立等可取。15元每张。”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只有拍照才能打开隔离带进入里边,还能坐在“总统”座椅上拍照。记者问自己带相机了,不用洗照片,能不能进去拍?工作人员称只能将相机交给他,由他来拍,收费5元。记者问收费的理由,他说:“这是租下来的,是要交场地费的。”

地方政府默许经营多年

在《婚庆酒席竟然摆到宋美龄别墅里》帖子后面,有网友直指:“两种人是逃不了干系的,一是我们的文物保护部门的人,如果他们能履行其职责这种事就不该发生;二是经商逐利之人,这些人为了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不会顾及法律,管它什么文物、文宝呢。”

当地媒体报道,“美龄宫”经营餐馆的行为已经持续七八年,且“生意火爆,天天客满”。究竟是在文保单位中经营餐馆合法合规,还是文物保护部门一直没有觉察到这一现象?

江苏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一名陈姓工作人员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在‘美龄宫’中经营餐饮业,省文物局也都知道,但态度一直都是反对的, 这对于文物保护是不利的,和文物属性也不相符合。2009年‘美龄宫’服务部召开专家咨询会,探讨是否有改成会所的可能,我们当时就给省里提交意见,表达了坚决反对的意见,那个时候这么认为,现在也是这么认为的。”

而之所以没有对经营餐饮业的行为加以制止,这名工作人员解释称,“美龄宫”的餐饮服务是历史遗留问题,有其特殊性。

资料显示,1950年,“美龄宫”由中山陵园管理局接收为公产,改作江苏省高干疗养院。1951年拨借给南京市卫生局作为市直属干部疗养院使用,并签订了拨借合同。后来,由于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美龄宫”又拨借给东郊宾馆招待重要外宾。1990年9月1日,由江苏省旅游局发文将其并入金陵饭店管理。此后金陵饭店成立“美龄宫”服务部专门负责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