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说起天中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我们可能还要思考一下,或者冥思苦想之后仍然不能说出这些节日的确切时间、习俗等等。不过说到端午节,在我们的脑海里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就跳出几个关键词:粽子、屈原、龙舟等等,或许还应该有……放假、折扣。
清代 银质小龙舟
如今,,我们曾经的传统节日都已经被各种商业促销模式所绑架,过节仿佛就只剩下了购物、打折、旅游、吃喝……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和商业氛围此消彼长,最后文化氛围只剩下苟延残喘的份儿。
在这个端午节,您不妨跟盛世收藏网一起,回味一下传统的端午习俗与文化,欣赏一下跟端午有关的各种收藏品,过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佳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对端午节的叫法也不一样,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别称最多的,有二十多个。文章最开始提到的天中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都是各地对端午节的别称,而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也成为“端阳节”。除此之外,端午节还被成为重午节、五月节、龙舟节、地腊节等。
清代 徐扬《端阳故事册》之“採药草”、“赐枭羹”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所以人们会在此时采药、喝黄酒、挂艾草和菖蒲等等。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徐扬作品《端阳故事册》中描绘了端午节期间重要的民俗活动。身为满族的清朝统治者们——尤其是乾隆皇帝——向来重视将顺民心、近民俗视为稳定朝政的治国之道。据记载,乾隆皇帝经常谕令宫廷画家以写实的绘画技法表现汉族的民俗,徐扬的《端阳故事册》就是在乾隆的授意之下绘制的,图册上印有乾隆皇帝诸方玺印。此图册集中表现了历代各地在端午节时候的风俗习惯,每开均以隶书题写化名,并以行书加以注释。画册第一开为《射粉团》、第二开为《赐枭羹》、第三开为《採药草》,画册共八开,还包括《养鸲鹆》《悬艾人》《系采丝》《裹角黍》和《观竞渡》。其实在乾隆之前,康熙皇帝也曾命知名宫廷画家郎世宁绘制过《午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