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被盗掘,定陶汉墓可能出土几万件随葬品”、“如果不被盗,又是一座山东博物馆”。这是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7月1日在“定陶大型汉墓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发出的叹息。
盗墓贼遗留的盗洞
兖州市兴隆塔地宫被盗后追回的宋代金舍利瓶
盗墓贼从平度市六曲山古墓群汉代康王墓内盗出的国家级文物青铜器凤凰鸟。现存放于山东平度博物馆。
据了解,定陶大型汉墓的历代盗洞竟有30多处之多,墓中文物早已被盗一空,墓主人原来应有的“金缕玉衣”连片玉片也难觅踪迹,让人扼腕痛惜。
据定陶当地文保部门反映,自2003年至发掘前,这座大墓已被盗墓贼光顾过20多次,公安部门立案抓捕的就有6次。而这也只是被有关部门掌握的有限数字。“三年前,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成立,至今一共鉴定过122次文物,其中涉及盗墓的就有39次。其他的很多鉴定也与盗墓行为有关。”谢治秀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针对现在越来越严重的盗墓问题,山东省要采取行动了。从7月底开始到年底,省文物局将与省公安厅开展专项行动联手集中打击盗墓、盗取文物的行为,力保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被破坏。在这次专项行动中,省文物部门将配合公安机关共同做好文物犯罪的摸底排查工作,清查古遗址、古墓葬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文物管理所、文物库房等文物收藏单位的分布和安全保护等情况,并逐步建立起联合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的工作机制。济南等11个城市为此次专项行动的重点区域。为加大打击力度,山东省将盗掘古遗址、古墓葬,故意破坏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盗窃馆藏文物,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等案件,列为公安和文物部门联合挂牌督办案件。同时,山东省公安部门将调集优势警力,加强对团伙犯罪、集团犯罪的打击,力争彻底摧毁文物犯罪的网络和利益链条。
近日对山东省在文物保护方面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深入采访,发现很多情况确实触目惊心。
田野古墓的盗掘情况非常严重,并呈现集团化、信息化、暴力化、专业化、职业化、产业化六大特点
山东省文物局综合执法处处长张卫军,他多年来一直负责山东省文物保护及相关案件的调查、处理等工作,,对相关情况比较熟悉。他讲了一个案例——— 曲阜姜村古墓被盗案。2007年11月,曲阜市文物部门接曲阜姜村古墓看护人员报告,姜村古墓发现盗洞。文物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勘查,该盗洞位于姜村古墓封土堆北部,洞口用树枝掩盖并用土掩埋。为抓捕盗墓团伙,彻底消除隐患,执法人员决定暂不打草惊蛇,保持盗洞现状。此后他们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夜间守候,先后出动人员500余人次。2008年2月13日晚上,现场守候的6名文物执法人员抓捕到一名盗墓分子,后又将涉案的20余人抓获。经文物人员对现场勘查清理,发现一批文物,有玛瑙饰件、珊瑚、镏金青铜饰件、汉白玉饰件等。被盗挖的曲阜市息陬乡姜村古墓属于省级保护古墓,文物价值之高难以估量。出土文物也进一步证明姜村古墓是汉代时期一个高级贵族墓,具有重大的历史考古价值。此外,同年1月、4月和7月,李岱玉和赵秀占还伙同其他人多次盗掘姜村古墓,并将盗窃的金缕玉衣、漆器、金器等珍贵文物。
2010年4月27日至29日,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济宁的涉案人员最多、涉案范围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盗墓案,由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李岱玉、赵秀占、陈中智等27名被告人出庭受审。本案审判长表示,本案涉案人员较多,根据文物保护法及刑法相关规定,盗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墓,主犯至少要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其实,姜村古墓被盗案只是众多古墓被盗掘案件一个典型代表。2009年山东省发生文物案件76起,2010年发案67起,虽然同比下降12%,下降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我们文物部门也始终清醒地知道对文物案件的不断发生不能忽视。”
据介绍,山东省防范和打击文物犯罪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文物犯罪仍有上升势头,大案、要案仍有发生,防范和打击文物犯罪任重而道远。近年来,经过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文物安全状况持续好转。特别是省文物局成立三年以来,局领导始终高度重视防范和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把文物安全作为事业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文物犯罪频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文物安全环境不断改善,文物犯罪案件发生率持续下降。
张卫军介绍,现在田野古墓的盗掘情况非常严重,并呈现集团化、信息化、暴力化、专业化、职业化、产业化等几个特点。尤其是暴力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经常发生犯罪分子打伤,甚至杀死文保人员的事件。而且很多盗墓犯罪分子设备先进,能迅速、准确地找到古墓,并在最短时间内盗掘成功,让文保人员无可奈何。
我省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4万余处,如此众多的田野文物如何保护,是山东乃至整个考古界面对的严峻问题
山东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墓葬和遗址等田野文物众多,也成为众多盗墓者觊觎的对象。其中,枣庄、临沂、济宁、菏泽等多个市地,先后发生多起盗墓事件。枣庄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地上地下文物蕴藏极为丰富,像“北辛遗址”、“岗上遗址”,以及历史名城“薛国故城”、“滕国故城”等,涵盖多个时代;临沂市沂南县境内,沂河、汶河、蒙河岸边分布着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存,现有文物点223处,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桥、故城、石刻等,仅2005年以来就发生有影响的田野文物被盗和破坏案件10余起,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都故城”遗址内古墓被盗掘多次。从该县文物部门走访了解情况看,苍山某乡镇村民竟以盗墓为业,昼伏夜出,已经发展到团队化、机动化;菏泽境内现有龙山文化堌堆等文物点500余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达到200多处,数量之多、布点之密,在全国独一无二。然而盗墓事件在菏泽接连发生,这些盗墓者往往与外地的一些不法文物商贩与本地人相串通、勾结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