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香则插在狮子的嘴巴里

“贼搬走了香炉,却把底座留在了大门口。”后垟村村民王秀英说。当天上午10点在芙蓉镇后垟村发现,古庙内挤满了村民。村民不断地揣测香炉被盗的经过。

香炉原本是放在古庙大堂供桌前,但现在地上没有了香炉的踪影,而是满地的香灰和纸灰。香炉底座原本用水泥固定在水泥台边,但水泥台和底座的连接处断裂,底座则被遗弃在古庙大门旁。“估计香炉太重,底座没有带走。”一村民说。

王秀英是村内第一个发现古庙香炉不见的村民。她介绍,当天凌晨4时,她来到古庙,可刚进庙门,就发现香炉不见了。于是王秀英赶紧报警。

“当时发现古庙里还点着蜡烛,蜡烛应该是他们点的,只烧了三分之一左右。”王秀英估计香炉是凌晨两三点多的时候被偷走的,后来还在大门口看到用于抬香炉的粗木棍。

确认香炉是明清文物

“我从小的时候就看到这个香炉在这里了。”68岁的老人卢明正说,香炉是明清时期的文物,古庙原名华山庙,也是明清年间建立的。

“香炉是青石做的,花纹精美,而且比较少见。”卢明正描述,香炉头正好是狮子头,而香则插在狮子的嘴巴里。香炉上还刻有明代的字。“听祖上的人说,香炉是当地财主出资建造的。清朝的时候香炉被破坏了一次,又重新修好了。”卢明正说。“不过他们把香炉抬走,底座却留在这里,还破坏了一些。就算找回来,也是对文物造成了破坏啊!”卢明正说。

乐清市文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2007年年底开展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市文物馆就已经对香炉进行了了解并备份了资料。“炉身上部刻有铭文‘大明崇祯’字样,应是明清年间的文物。”工作人员称。

据当时留下的资料了解,香炉置天井中央,青石质,由基座、青石柱、石盘、香炉四部分组成,,柱身三面浮雕双龙,炉身雕有鲤鱼化龙,上置一个石狮,高42厘米。该香炉大而雕刻精致,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艺术价值。

如今,乐清文物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已经针对此事展开了调查。据了解,这是我市发生的第一起明清年间文物被盗案件。“如果市民们发现跟香炉有关的线索,可以及时报警,者拨打我们的举报电话12318通知我们。”工作人员称,如今正在全力寻找香炉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