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四:还会有多少假古董出现?
是谁买走了假古董,是谁在制造者假古董,又是谁贩卖着假古董?在日趋火热的艺术品市场中,已经存在了多少赝品,将来还会有多少假古董出现?
自古以来,艺术品或者古董收藏的出现与发展都有赝品相伴随。但是,,作为对前朝历代流传下来的艺术珍品的仿制,也有水平的高下之分。历史上,许多以艺术为基准的对前人书画作品和前朝器物的描摹和仿制也都获得了藏家的认可。但是,如今艺术品市场上的许多“天价赝品”却纯粹属于“莫须有”,完全以谋取暴利为目的,对历史和艺术毫无尊重之意。
据藏家爆料称,以2.2亿元拍出“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坐凳”的北京中嘉已经不是第一次陷入赝品门。该拍卖公司在2009年的一场拍卖中,虽然仅有35%的成交率但是却取得了近3亿元的成交额,而有部分藏家在看了该专场的拍品之后表示部分拍品“不开门”。
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但是同样的,甄别作伪的手段也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依靠专家眼力与经验外,不少高科技手段、信息化手段,比如X光、红外线、紫外线等都被运用到艺术品鉴定之中。然而,在艺术品暴利的引诱下,造假者将这将是一场无止境的技术比赛。同时,这一手段无法解决的是那些“明知故买”的行为。
对于藏家来讲,虽然还无法将打眼看成“一种乐趣”,但是无法否认的是,赝品已经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部分。在缺少规范完善的法制法规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金缕玉衣”不是第一个,“汉代玉凳”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假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