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2.2亿元汉代玉凳(一)

2012年1月,一件在拍卖会上以2.2亿元“天价”成交的“汉代 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坐凳(两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网友和专家纷纷质疑拍品的真实性。

这件早在2011年1月9日成交的拍品,被拍卖公司图录形容为“用材奢华,雕琢华贵,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台重265.2斤,坐凳重72.7斤”,由于在年底的盘点中被评为当年最贵的玉器而走入公众的视线。

追问一:汉代人“席地而坐”,何来玉凳

在对2.2亿元“汉代 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坐凳(两件)”的质疑中,最大的争议来自于玉凳。网友们纷纷指出,按照一般的历史常识,汉代人都是席地而坐,当时还没有发明凳子,,哪里会有玉凳呢?

相关专家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和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都从专业的角度表示,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出现。为此编辑也查询了大量的汉代家具的相关资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文物专家孙机(1929年生)的文章《汉代家具(上)》中,对汉代家具的描述显示,“如清阎若璩《释地》所称:‘两膝着地,以尻着蹠而少安为坐’。即那时的坐有些像现在的跪。当然,这和先秦时一般不穿合裆裤,内衣相当不完整,跪坐可使下体得到更周密的遮蔽有关。坐姿的由低到高,引发了我国家具史上之最重大的变革。汉代虽处于高家具开始流行的前夕,却固执地不越过这道分水岭。”

追问2.2亿元汉代玉凳(一)

由于中国古代家具实物中,宋代以前所保留下来的不多,所以对汉代家具的研究主要依赖于流传下来的汉代画书画、画像、石刻。在河北望都1号东汉墓壁画上就出现了有独坐板枰的画像,并且其旁有题名。这种独坐板枰是汉代出现的新型小坐具,为历代坐具的鼻祖,面板呈方形,四周不起沿,矩尺形矮足,可坐一人。并且在汉代壁画中还出现了最早的镜台形象,为圆形底座上贯长方板,顶上安装圆盘。

追问2.2亿元汉代玉凳(一)

《女史箴图》局部

而在沂南画像石、尤其是在河南密县打虎亭壁画中,另外一种汉代常见的坐具——“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席这种最古老的家具经过发展到了汉代,独坐席、合席、数人合坐的连席发展的已经十分普及。就是在极具研究价值的东晋《女史箴图》中,也都是与席坐配套的低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