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祥携巨资杀入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

郭庆祥,一个已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圈家喻户晓的名字重新活跃在我们的视野当中。

其实郭庆祥并非是因为与范曾一案被大众所知,早在1993年郭庆祥就投入到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成立了玥宝斋。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受到强力冲击,而郭庆祥却在这个时候抓住了机遇。嘉德、翰海、荣宝等拍卖行推出了吴冠中的作品,大部分都被郭庆祥所竞得。当时吴冠中的作品拍卖价格并不高,一幅四十整尺的作品仅需要二三十万元人民币。从日本唐人馆征集过来的李可染二十多平方尺的大幅作品像《漓江胜境图》、《井冈山》等,也只是180万左右。

郭庆祥携巨资杀入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以前瞻性的目光屡屡创出中国现当代书画的市场成交纪录。在这段时期,郭庆祥与大连万达集团合作,第一次将收藏与企业形象文化相结合,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增添了活力。同时将吴冠中艺术推向海内外市场,奠定了吴冠中作品在今天的市场地位。

如今的艺术品市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拍卖价格已经司空见惯,而在上个世纪能以几十万上百万的价格购买艺术品的藏家却是寥寥无几。而正是在这个巅峰时期,收藏家郭庆祥却从喧嚣的艺术品市场中悄然退出。

淡出艺术品市场的郭庆祥并非停下自己追求艺术的脚步,他经常将自己收藏的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张大千、吴冠中等名家大师的百余幅佳作向公众展示,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书画精品令观者赞叹不已,留连忘返。目前,郭庆祥正在建设自己的私人艺术馆,欲将自己所藏大师作品无私地永远展示给大众。

郭庆祥作为一个有投资理念的收藏家,他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盲目崇拜任何一个艺术家,收藏家要对艺术家有分析,,有研究,要敢于说真话。艺术是有生命的,同样,收藏家所收藏的艺术作品也应该是具有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就是创新,创新并未脱离传统,而经过艺术家创作出来的好作品随着时间的累积,它也同样可以成为传统。如果艺术作品与经济挂钩,只有那些有生命力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才能够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