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每年投10亿还原老北京

近日,北京高调启动了“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计划每年投入10亿元,这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最大规模的文物修缮工程。

外城东南角楼、外城西南角楼、地安门雁翅楼等北京的这些标志性历史建筑,在被拆毁半个多世纪之后,将按照原来的建筑形制在旧址上进行复建。按规划,古都北京独具特色的“凸”字形轮廓将逐渐重现。

复建6处地标

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使得北京成为享誉世界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城墙和城楼是北京城最显眼的标志,但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它们中的大部分,因交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均遭到了毁灭性的拆除,造成历史一大无法挽回的遗憾。时至今日,位于建国门南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内侧的东南角楼,,是北京城唯一保存下来的角楼。

2002年北京市政府、规划委员会、文物局联合颁布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北京旧城的保护,具体体现在历史河湖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廓、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古树名木十个层面的内容。

2月22日,北京市文物局称,北京市政府及东、西城政府将组织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按照“完善两线景观、展现皇城格局、维护古都风貌、保护京郊史迹、整治文物环境、实现合理利用”的总体设想,保持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平面,保护好以现状护城河为标志的外城轮廓及城墙走向,进一步保护和恢复北京古都的整体形象和传统城市结构。

要重现“凸”字形城廓平面,主要通过恢复节点上的关键建筑实现,这包括北京外城西南角楼、永定门箭楼及瓮城、北京外城东南角楼、天桥地表标志、内城西南角楼、地安门雁翅楼6处标志性建筑。从示意图上看,这些静待重建的建筑和现存的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和德胜门箭楼、护城河等基本上呈现出了一个“凸”字。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对媒体表示,由于建设将选址在旧址,而旧址周边在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建设难度各有不同。有的旧址周边目前已经建成了铁路,距离旧址仅有几十米之遥。也有的地方虽然现在是绿地,但也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相较而言,位于左安门附近的外城东南角楼恢复条件最好,原来的历史资料也保存较好,有望今年最先开工。地安门原址现在是一处繁忙的十字路口,如果复建,对平安大街和地安门区域的交通影响较大,所以考虑复建雁翅楼。这相当于地安门的值房,所处位置是现在地安门大街两侧的绿化带,有条件实现。其他几处标志性历史建筑的恢复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但目前没有明确的施工时间表。

北京市文物局表示,再现城市轮廓,也要在交通和市政的允许下进行,并不是所有的标志性建筑都能恢复。另外,类似天桥地表的标志,未来计划是把仍存的天桥的桥基进行展示,具体的展示方式也在研讨中。对于原来旧城的各个城门,孔繁峙表示由于受交通等条件限制,大多不具备复建条件。

每年投入10亿元

除了“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同时启动的还有“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北京计划每年投入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10亿元,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对于北京来说,10亿元的投资规模,是“空前”的。孔繁峙向媒体介绍,在奥运会之前,每年投资1.1亿~1.2亿元进行文物修缮,2008年之后,北京市每年投入也仅1.5亿元。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轴线申遗、大运河申遗以及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被列为今年北京文保的重点工作。北京今年将启动“北京的脊梁”中轴线沿线文物建筑外观整修工程。按照中轴线申遗要求,北京将开展中轴线保护规划研究,推动中轴线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和相关申报工作,确定遗产申报名单、保护范围缓冲区。

据介绍,围绕中轴线申遗,北京将开展皇城的整体保护和旧城的传统空间格局及建筑形制的保护等整治,加强中轴线、朝阜大街等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整治工作。文物部门还将启动“中轴线动起来数字化展示项目,通过网络等形式让更多人可以享受到这条线上蕴含的文明。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核定数据,北京各级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384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含世界文化遗产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5处,称得上是世界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为了强调普查登记文物合法的文保“身份”,避免梁林故居事件的再次发生,北京将实施普查登记文物挂牌与保护。据了解,市区文物部门计划在全市范围内聘请1000名监督参与保护文物的工作。据介绍,推广文物安全监督员全覆盖的管理模式,将以东城区、西城区为重点,力争每一处普查登记文物都能够有专人负责巡视监管。文物监督员尽量为居住在古建筑周边的居民,如发现文物损毁情况将直接上报区县文物单位。

此外,从3月份起,北京还将正式启动对2800多项普查登记文物的挂牌工程,力争今年上半年完成,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及时公布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八达岭长城、故宫(微博)、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遗产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被列为本市今年的文保工作重点。北京将实施明清皇家建筑修缮保护专项工程,完成颐和园德和园、天坛北神厨和北宰牲亭等修缮工作。发挥长城文化资源优势,对八达岭长城未开放段进行修缮,新开放一批长城景区

除了古董,京城文物的范围近年来一再被扩大,“四厂一线”即798工厂、北京焦化厂、首钢、京棉二厂创意产业区和京张铁路的现代工业遗址文物价值调查研究,已全面铺开。

故城往事

尽管北京市计划力争复建6处标志性历史建筑,文物界专家谢辰生对媒体表示,标志性恢复,首先就不是文物,原来的文物已经不存在了。

半个世纪前,已经有人一语成籖。当时为了挽救即将被拆毁的古建筑,林徽因向北京彭真市长痛陈:“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梁思成、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中伤感地写道:“现在,当我每天早上夹在车和人的洪流中,急着要从阻塞的大街上挤一条路赶去上班的时候,常常不由得回想起50年代初期,母亲和父亲一道,为了保存古城北京的原貌,为了建设一个他们理想中的现代化的首都而进行的那一场徒劳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