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有望西扩,随着隆宗门的打开,慈宁宫、寿康宫、慈宁花园等有望揭开面纱。不仅如此,端门和东华门也将增加展厅功能,对观众开放。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近年来,故宫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本着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信息的原则,进行了系列修缮。随着这些工程逐渐告一段落,故宫的开放面积将由30%扩大到76%。
慈宁宫将展出雕塑文物
故宫乾清门广场右侧有一道隆宗门,门洞内是一处简单的就餐区。这就是目前紫禁城开放区域最西端。隔门向西望,是一片开阔的石板路,一道红墙挡住视线,只有高高的宫殿屋顶探出头来。根据地图显示,墙内就是目前尚未开放的慈宁宫与慈宁宫花园。
根据史料记载,这里是“太后活动区”。相传慈宁宫还曾经出现过一幕有趣的景象,历任太后往往都不“敢”住进这座“太后宫”。这主要是因为清代最有影响的一位女性,孝庄皇太后曾在慈宁宫居住至去世。此后的太后、太妃们都觉得自己的身份有点“压”不住。慈宁宫虽然身份显赫,然而近年来一直承担着故宫库房的功能,储藏着各类杂物,从未对外开放过。
今后,隆宗门将改建成观众服务中心。观众可以跨过这道大门,参观慈宁宫、寿康宫、慈宁花园等。其中慈宁宫修缮后,将作为雕塑馆,展出各类雕塑文物;寿康宫和慈宁花园将原状展示。
10年内取消地面库房
10年内,类似慈宁宫等大殿都将不再“兼职”库房,故宫内彻底取消地面库房。“很多地面库房本身就是古建筑,,不能安装空调等恒温恒湿设备,防尘功能不足,并不适用于保存文物。”单霁翔透露,今后,故宫将重新布置既有的地下库房,在西玉河基地新建现代化的文物库房,更好地保存馆藏文物。
同时,大殿库房将逐步恢复历史原状,有条件的还将对外开放,供观众游览。2016年前,故宫红墙内的所有行政、办公、科学、研究、服务机构也将搬离。“这个范围白天能够全部对社会公众开放,夜间成为一个封闭管理的安全空间。”
另外,故宫已经着手建立国内最强大的文物修复中心,逐步开展地毯、灯具、大体量家具及未装裱字画的修复工作。预计今年下半年,古书画装裱将率先启动。
五千件古建构件摆上东华门
今后,故宫还将增加展览和陈列。其中,中轴线、东路、西路的大部分殿厅主打“原貌重现”,前三殿的朝房主要展示仪仗文物,两侧朝房则展示生活用具。而端门和东华门也将作为展厅亮相。
明年,东华门将作为展厅亮相,5000件古建构件、图纸等集体亮相,为观众揭秘故宫恢宏建筑的微妙构造。故宫还计划开放一个角楼,让游客近距离欣赏古建筑的精巧别致。
单霁翔介绍,随着端门正式交给故宫管理,这里也将筹划举办陈列展览。端门广场也已经腾出30个房间用于售票,力争旺季游客排队购票时间能缩短至15分钟内。广场的其余房间则用于提供饮水等服务。
宫内新安防系统后年启用
此前,一度令人担忧的故宫安防系统,也将于2014年前完成升级改造。单霁翔表示,故宫正在使用的安防系统,是1998年完工的。“14年过去了,2014年新系统才能更新完成,这个过程太长了。在新系统投入使用之时,我们要尽快研发更为先进的监控系统,缩短监控系统的更新时间。”
另外,出售的纪念品也将规范化。单霁翔表示,目前故宫内的商店里经常出售一些与故宫文化关系不大的纪念品,而且质量参差不齐。随着故宫逐步梳理整顿,故宫内的商店将只卖故宫特色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