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铜镜与特征

古城长安在宋元以来虽然失去京城地位,但是,它仍是西北重镇,又是通往西北、西南的交通要道,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要城市,遗留下来的文物与遗迹极为丰富,据老一代文物工作者讲述,当时在征集文物中遇到这一时期的各类文物占的数量比重很大。西安市博物院收藏的宋元时期铜镜较丰富,现选部分介绍如下:

宋元时期的铜镜与特征

图1

1.缠枝花纹铜镜,宋代(图1)。直径12厘米,西安市东门外自来水配件商店征集。呈八瓣菱花形,背面宽边缘,内为一凸弦纹,中心有圆钮,花瓣形钮座。其间盛开花朵繁茂,以枝干串连,其特点从整体看纹饰为“浅浮雕”,布满镜面,写实性强。

宋元时期的铜镜与特征

图2

2.八卦铭文铜镜,宋代(图2)。直径22厘米,西安市征集。呈圆形,背面素边缘,中心圆钮,六边形钮座,钮与边缘间四道细弦纹,有三环区间,外环为十八字篆书铭文:“水银呈阴精,百炼得为镜,八卦□□,神永保命。”中环为八卦符号第三环铭文为八卦名称。传说这类镜可以辟邪除妖,八卦纹与当时社会流行道教有关。

宋元时期的铜镜与特征

图3

3.钟形“録事司验记官”铜镜,,金代(图3)。长15厘米,宽10.6厘米,1972年西安市东郊修堡子村通往洪庆的战备路出土。呈钟形,顶有桥形钮,弧肩,下渐扩,底为连弧形。背面素边缘随钟围绕一周,内又有二道细凸线随边缘围绕一周,中部设三道细横直凸线,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又设四道细竖直凸线分左右两部分,在上下左右各设双凸线长方形框,在下左右长方形框间设凸圆,周围有放射短线,在其左侧刻六字款:“録事司验记官”。后有花押。其造型罕见。

宋元时期的铜镜与特征

图4

4.盾形炉纹铜镜,宋代(图4)。长15.7厘米,宽14厘米,西安市唐华宾馆工地出土。呈花瓣盾形,背面上设有圆钮,并布满纹饰,中部为三足双耳香炉,炉口冒青烟上飘,炉两侧各有道符与祥云,下设鱼、刀纹与卷草纹,上面的凹痕可能原还锒嵌宝石,现已脱落,其纹饰为道教特色,鱼纹有“年年有余”吉祥意,上面道符说明铜镜与道教有关。

宋元时期的铜镜与特征

图5

5.莲池游鱼纹铜镜,宋代(图5)。直径14.9厘米,陕西省物质回收公司库征集。圆形背面中心为一圆钮,花瓣钮座,外有两细凸弦纹,之间有一道宽素带。边缘内有一周凸弦纹,其间为水池,生满莲花、花苞、莲叶及莲蓬,其间有一对鲤鱼,前后浅游。游鱼的鱼与余同音,吉祥意“连年有余”。

宋元时期的铜镜与特征

图6

6.“煌丕昌灭”行舟纹镜,金代(图6)。直径17厘米,西安市北郊大白杨征集。八葵瓣形,背面中心圆钮,钮上有:“煌丕昌灭”四字,意为“天下平安”之意。整个面为海水波涛,内有一艘帆船破浪而行,船上站立多人,有观望者,有划船者,表现海上航渡的情景。

宋元时期的铜镜与特征

图7

7.犀牛望月铜镜,金代(图7)。直径18厘米,西安市征集。圆形,背面素边缘,圆钮,海水波涛上空有一圆月当空照,旁有明星与云朵。下岸边卧一牛,昂首高望明月,此为“犀牛望月”的传说故事,因为江南天气炎热,牛畏热天气,见到明月误当成太阳,立即气喘不息,反映了江南农村小景。边还刻有铭文:“陕西东路铸镜所官”。后有一花押。此镜为陕西东路所铸。

宋元时期的铜镜与特征

图8

8.承安三年双鱼镜,金代(图8)。直径16厘米,西安市征集。圆形,背面中心圆钮,素边缘,内有两道弦纹,分为内外两区,外区有铭文一周:“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上元日,陕西东路运司官局造,作匠杜虎,监官镜事任(花押)提控所转运使高。”其后有一花押。内区为双鲤鱼,首尾相接,在水中飘游,水面波涛翻滚,真切清晰。此为陕西东路造。

宋元时期的铜镜与特征

图9

9.海水波涛铜镜,金代(图9)。直径16.5厘米,西安市征集。圆形,背面中心圆钮,钮顶平,素边缘,内为低边宽弦纹,其上有楷书十六字铭:“陕西东路转运司铸镜局监造官録制张”,押记。内为海水波涛纹。

宋元时期的铜镜与特征

图10

10.四龙纹铜镜,此为宋初镜(图10)。直径10厘米,西安市南郊征集。八葵瓣形,背面缘光素,中心圆钮,以钮为中心,由变形双叶纹分四区,每区各有一夔龙,挺胸昂首,圆目张口内含一小球,双耳直竖,身上翘曲尾向上,双双对应,以夸张手法表现头与尾,以短弧线表示海水,外在一周连珠纹。

宋元时期的铜镜与特征

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