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三彩陶三花马的历史渊源,马头向左侧视,通身白色,鬃上剪三花,马鞍上披着深绿色绒毯状鞍袱,胸前和鞍后均络绿色革带。
唐三彩陶三花马的历史渊源,马头向左侧视,通身白色,鬃上剪三花,马鞍上披着深绿色绒毯状鞍袱,胸前和鞍后均络绿色革带。胸前的带上饰有黄色小铃(金铃),金铃间饰有黄点的蓝色流苏;鞍后皮带两侧各饰杏叶形垂饰5枚,革带交结尻上,交结处饰有杏叶形垂饰4枚。头上辔饰俱全,嘴角两侧带有角形镳,口衔勒,笼头上的装饰与胸股装饰相同,皮带饰黄色花朵。
将马鬃剪瓣是唐朝流行的一种饰马方式,据说这种做法还是受到突厥马饰的影响。目前唐墓出土的马俑有一花、二花和三花马,陪葬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就都剪做三花,张萱绘《虢国夫人出行图》的马队中也有三花马。三花不仅是装饰,还是良马的最高标志。《唐六典》记载:“凡外牧进良马,印以‘三花’、‘飞’、‘风’之字,而为志焉。”那么,如何看待唐诗中屡屡出现的“五花马”诗句,唐马是否还有剪鬃五花的制度?由于目前没有形象资料的证据支持,研究者一般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唐诗中的“五花马”应该指的是马身上旋毛的纹理。边塞诗人岑参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杜甫诗:“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见汗流血”,从这些诗句中看,,“五花”确实指的应该是马匹斑驳的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