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玉器的历史演变与鉴定,下面广州耀腾与你一起分享玉虎的用途、演变与鉴定。
玉琥用途
据文献记载,琥是以白虎的身份来礼西方;以虎符的身份来发兵。但从目前出土发掘情况来看,尚未见到琥的实物。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圆雕和浮雕玉琥各4件,都有孔,称为虎形玉佩,属于装饰品类,并不作为发兵或祷旱之用,也不是仪礼中使用的瑞玉。因此有人认为,表面刻虎纹的玉器应依器命名,前加“虎纹”二字;对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虎形玉佩,无孔的可称为玉琥。
历史演变
商代玉琥或作圆雕,或作薄片雕。昂首,圆眼或“臣”字眼;张口露齿,身饰云纹或条形纹等;屈足,作行走状,长尾后卷。
战国玉琥基本承袭春秋玉琥造型,但雕工更加精湛。
汉代玉琥多以一种纹饰图案出现,装饰于玉铺首等四灵纹中。单独的琥形佩中其头部则很像龙头,轮廓线也饰以绳纹。
金代的“秋山玉”中,琥的形象较多,一般作低首蹲伏或回首伏卧状,,圆眼细眉,简洁生动,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善狩精射的勇猛之气。
元代玉琥作行走状,俯首,单圈眼,身以双阴线刻长短条斑纹。
明清时期玉琥圆雕较多,细部刻画一丝不苟,注重写实,尤其对琥的神态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琥的威猛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鉴定技巧
玉器鉴定首先应从其造型入手,并以出土品为断代的标准器。因为包括玉琥在内的所有玉器的形状是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其次,从玉琥的加工即琢磨技法上看,其开片、钻孔、抛光、纹饰等方面均有基本时代特征,这些特征需要牢记于心。第三,玉质也是辨识真伪玉琥的重要方面之一。大约从夏商开始,新疆和田玉进入中原并逐步成为主流。在此之前,古人都是就地取材。此外,历代玉器在光泽处理上也有所不同。例如,战国玉器的光泽含蓄入目,俗称玻璃光;明代玉器的光泽就较为刚硬,清代的玉器光泽则显得滑软。
据了解,真正的夏、商、周三代玉器和汉代玉器在市场上较为少见,重器、礼器则更不可能流入市场。特别是古代玉琥的精品,大都已经为国内外收藏家收藏殆尽。
汉代玉琥多以一种纹饰图案出现
相关阅读
- 盘了6年的金丝楠木手串包浆图 181人看过
- 这是怎么回事? 红泥是一种软泥 81人看过
- 擦过几次后珊瑚表面就会焕然一新 92人看过
- 汉地的人民经常将它编织成万字节或者盘长结 212人看过
- 东北扁担胡子是什么树? 214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