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曼华《静观》
金琤行草册页《白居易诗》
吴洪晖《生生不息》
张靓亮《牡丹》
张云《心期》
童奕奕《割猪草》
记者夏琳陈友望孙乐怡
冰心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因为女性便多了五分真实、六分善良和七分美丽。女性艺术家,天性敏感、多疑但又不失率性,善于以“直觉”来认识和表现世界。让女性成为的本体。性别是客观存在,如今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诸多方面都“能顶半边天”,她们有着非常独立的人格。在艺术领域,我们一直走在男女平等的路上——实际上,很多女性艺术家甚至很少认为自己属于“女艺术家”。
西子湖畔,集聚着为数众多的女性艺术家,或绘画、或书法、或篆刻,用女性的视角观察世界,她们心思缜密、情感细腻、触觉丰富,以“视觉动物”的本性在发现美、创作美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属于这个时代的美丽。国际妇女节即将来到,我们特别选取了老中青女艺术家谈艺论美,传扬中国文化,并以此庆贺节日。
金琤
沈颖丽
吴洪晖
杜曼华
张靓亮
童奕奕
张云
沈颖丽《海定波宁》
简洁、淡雅、空灵便是我的风格
杜曼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女花鸟画家协会主席)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激发了我对传统绘画的浓厚兴趣,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潜心研究重法度、讲规矩、传承有脉的工笔画科。寻觅着传统与当代的契合、突破传统模式,创造出自己特定的艺术语言。
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从我的作品入手,在作品中体现一种相对宁静,简洁、淡雅的意境。我平均每天会花上四五个小时来创作。这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绘画艺术带给我的乐趣,也许冥冥中注定,这辈子离不开艺术了。简洁、淡雅、空灵,把画面元素减至最少,一块石﹑几只鸟﹑一丛水草或一枝花,被净化定格在画面上,形成单纯而宁静的世界,“惜墨如金”却雅致地表达出了用色用墨的精心之处。
除了自己搞创作外,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美术教育上。我一直告诉我的学生,要多多学习中国传统的、经典的东西。尤其是年轻人,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艺术都要学习,这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巩固,最后才能走出自己的风格。
印章体现了缩龙成寸的美感和造化
沈颖丽(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艺术是什么?我认为是通过艺术语言,也就是艺人的思想、学养、天赋与技法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艺人用自己的艺术手段来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电影、书法、篆刻等等,这些统称为艺术,是宏观的。西方艺术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而华夏艺术是建立在哲理范畴上的,所以无论什么艺术都是表现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从大概念上来讲艺术都是相通的。虽然讲艺术是相通的,但是各个艺术门类的“术”我认为是不通的,有道是隔行如隔山。
我对书法篆刻艺术的追求从实践到理论已有40多年了。我认为没有实践,理论就无从谈起,没有理论,实践也只能是盲目的。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挂在墙上,在赏心悦目当中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并能时时欣赏到祖国的传统文化,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也起到了陶冶心灵的作用。
通过书法篆刻的学习过程,明确认识了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脊髓,我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深究,因为印章体现了小中见大、缩龙成寸、气象万千的美感和自然造化,所以搞艺术可以美意延年。
探寻汉字文化中的美丽与美妙
金琤(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我始终持有这样一个观点:艺术是不分性别的。所以当他人在书法家前加上“女”字时,贵州文玩,就会感到不怎顺意,那么在其他书家前为何不加“男”字呢?这背后仍是有女性不及男性的些许隐喻吧!
古代女性为闺阁所系、性情所随,多呈现精雅别致的审美趋向,在书史上几乎难觅芳名。而当今女性书家,无论是所受教育、眼界和交流,都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因“能顶半边天”的社会地位,更加速了她们在自我艺术道路中求索的速度,书卷气、金石气交织,丈夫气、闺秀气相伴,不同风格的女书法家群体涌现,尤其是新生代,更加后生可畏。
书法在写心。作为书者本身,首要的是积蓄内力,保持心性定力,不断有精品力作,展示其中特有的审美意味。旁及家庭教育,用书香、墨香薰染儿辈,变化气质;延及社会教育、公益活动,依文字为纽带,共同探寻汉字文化中的美丽、美妙,当不负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春光。
追求怡人的自然之美
和感人的真挚之情
吴洪晖(杭州画院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女花鸟画家协会执行主席)
作为一名从事国画创作的女性艺术家,需要兼顾艺术与生活两个方面,常常是“拿起毛笔画画,拿起锅铲烧饭”,有人认为艺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但艺术恰恰是从生活与大自然中来,而女性的细腻、敏感、感性特质,更能潜心探微寻幽地观察自然,那些在常人眼中平淡无趣司空见惯的山林田野间的花草虫鱼,都是我为之注入深情进行倾心描绘的对象。我最大的感悟体会是,自己的艺术兴趣爱好即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此美好的结合无疑是非常难得的幸福,用画笔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积聚心中的各种感受,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在艺术探索和创作过程中,只有钟情并且投身于艺术,才能在经受甘苦相间的艰辛历炼中获得精神上的丰厚回馈。往往在深情忘我的精神专注的刹那间,即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心境中,我会在空灵的心绪感悟中获得难觅的思想与智慧的闪光,即艺术创作中弥足珍贵的灵感,常会因此深感幸福而激动不已。我的作品如瓶花系列、荷花系列以及芦塘狄花等等,追求的是怡人的自然之美和感人的真挚之情,而非笔墨痕迹。只有真诚地崇尚自然,深情地投入创作,才能在艺术上发展个性,找到自我,真正享受翰墨乐园的无比幸福。
静观这个抒情的世界
张靓亮(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新峰计划”视觉艺术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