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花园艺术团的腰鼓表演
戴花园艺术团成员演出后的合影
为迎接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做好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本报联合莱芜市文明办、大众日报社莱芜记者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明社区行”公益活动,在社区内举办K歌达人秀、趣味运动会、建立基层联络点、挖掘莱芜老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居民广泛参与,弘扬邻里互助、友善待人等正能量事迹的广泛传播,监督社区基层干部为民生做实事,构建和谐的社区公共关系,以道德为准绳,约束社区公民自我行为,从而推动莱芜社区文明建设。近期,记者将走访莱芜的一些文明社区,近距离感受这些社区的独特魅力。
文明社区走访中,记者来到了莱芜凤城街道戴花园社区,发现这里的艺术团不输专业团体,而团员都是社区居民,用团员们的话说就是“俺们都是业余的”。社区艺术团让他们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家”,唱歌跳舞样样在行。每晚到社区小广场上跳舞是他们的共同爱好,他们说:“在这里,邻里感情更好了。”
见习记者 郭延冉
不种地了搞文艺 排练俩月拿大奖
在戴花园社区计划生育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计生办主任王新波。墙上挂着的戴花园艺术团管理制度牌显示,从事计生工作30余年的她同时还是社区艺术团的团长。
“俺也没什么文化,就是爱好搞点文艺活动。我们艺术团可以说纯粹是普通老百姓组建起来的。这里面没有一个专业演员,都是业余的。”王新波说。2010年4月戴花园村民搬进了新社区,不种地了,大家一时都没有可忙活的。社区支部书记刘庆仁跟她商量着,要丰富一下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组织点文艺节目,让大家聚一起热闹热闹。2011年7月,王新波请来了莱芜梆子剧团退休演员——70岁的朱光梅老师,筹办腰鼓表演。“当时社区有100多名居民踊跃报名加入,戴花园艺术团也由此诞生了。”
“我们7月份才开始学习、排练,10月份就拿了一万元的大奖。你说我们厉害不?”王新波指着一个大红色写着一等奖及10000元奖金的牌子,骄傲地说。王新波说,当时戴花园艺术团演出的《盛世腰鼓》在凤城街道办20个社区参演的节目评比中,以绝对性优势取得了第一名。“那时候天气正热,每天排练五六个小时,没有任何报酬,大家却没有一句怨言。”
社区能人真不少 争先恐后演节目
“没组建艺术团的时候还真不知道俺们社区有那么多人才,吹拉弹唱,样样有能人。”王新波说,社区里出节目、办晚会,演员全是自己人,连主持人都是。他们的节目不仅仅限于简单的合唱、集体舞,太极拳、太极扇、三句半、器乐演奏、戏曲、小品样样都有。
2011年年底,社区200多个居民组建起合唱队,准备参加来年凤城街道办举办的红歌比赛。住在社区老年公寓的老人们看着年轻人唱唱跳跳十分热闹,心里痒痒。“老年人代表刘跃宝和吕慎言来向我们反映,说社区里的老人们也要求排个合唱节目。有几个50多岁的居民没捞着参加年轻人排的大合唱,就赶紧加入了老年合唱队。最终,他们的合唱在我们自己办的文艺演出上亮相了。”王新波说,每次社区要排节目、组织活动,社区居民都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看着人家天天出来排练,当初没报名的都急得慌。”
王新波说,戴花园社区艺术团的成员从来不固定,有很大的流动性。“有的老年人生病了,有人家里添了宝宝要带孩子了,就先退出;有的想参加某个节目排练了随时可以加入。有时候一个合唱队有220多个人参加,有时候一个快板舞只需要10来个人。总之这个队伍是向所有社区居民敞开的,大家全凭自愿。”
是非恩怨少了 社区和谐多了
艺术团的建立不仅丰富了戴花园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在无形中增进了邻里和谐。“人家都说住楼后人情味会变淡,没有过去住平房时的那种邻里感情了。但是我们每晚都到社区小广场上聚,大家一起跳跳舞、拉拉呱,感觉比过去更亲了。几天不见面还挺想念他们。”51岁的史桂香说,她几乎每晚不落地参加社区文艺活动。
艺术团副团长栗玉香说,过去社区的妇女们凑到一起就喜欢说说家长里短,评判是是非非,但是艺术团的活动搞起来了以后,大家聚在一起都是交流“怎么学学这个舞”、“怎么唱好那首歌”的事,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都抛脑后了,邻里恩怨就少了。“开始上台演节目后,大家都更注重自己的形象了,觉得自己也成演员了。女人们都更爱美了,气质也有所提升。一些阿姨经常加入到我们青年人的排练队伍中,心态好了,人也显得更年轻。”副团长亓来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