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打眼?就是你收藏东西没看准,被人家给骗了。
为什么古玩行当里,即使“打眼”,赔财、难受不说,很多人还不愿意透露出去呢?有3个原因最真实:
第一是面子。人都好面子,传出去影响你在小圈子里的声誉。天下大定,人人手里都有些余钱,古玩市场特别火爆;收藏这个爱好有着极强的门槛,一般人很少涉足,嗜好者几乎无一例外都不会孤军奋战,身边都有或大或小的朋友圈子也爱好,掏钱买到了假货,如果消息传出去就会显得你水平太次,失了面子,别人遇好东西就不愿叫你一起看了。
毕竟,人往高处走,谁愿意跟一个傻帽成天混在一起?
第二是能力。收藏比拼的就是眼力,输了认栽属于正常。花真金白银购进心仪的古玩儿,一定是深思熟虑后的决策,而不是一时冲动。但是,古玩行明面上比拼眼力,实质还是斗的知识。想要了解一项品类的古玩儿,必须要熟读专业书籍,反复去博物馆比对实物,再到古玩界摸爬滚打之后方能出手,大家都是耳濡目染的老炮,谁都想捡漏,如果你连真伪都难以辨别,一过手就输了,只能口服心服,吞下后果自己品。这样一来,藏品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还是蹬自行车的上班族,大家都有捡漏的机会,它实际上也体现了公平原则。
第三是心态。有时候吃了亏就上了心,反而以后能少上些当。收藏,又称文玩,讲究的就是推敲、琢磨的艺术。有时候,这行当和赌博、股票是一样的,大家都想赢,凭什么你就输不起?既然来到了市场上,就要面对光怪陆离的乱象,拨乱反正,举一反三,算是因祸得福吧。
最后,说穿了,古玩行当的人都鬼精鬼精的,即使你身边有所谓的“专家”,也无法保证他随时说真话。
比如,我身边一位老哥,2015年夏天有人找上门来要卖他一面铜镜,开价2万;当时就请了一位玩的比较不错的“行内专家”掌眼,结果专家说看新,根本就不值这个价,只能作罢。结果,时隔一月,却在别人口中得知,该专家最终自己以1.5万买下了铜镜,最后送到北京被大买家看中,过手价一张口就是20万,我朋友肠子都悔青了,还不敢明面上跟专家翻脸。
(图文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