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任鸣:人艺不做“古玩店”
对话人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人艺院长任鸣
去年11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窝头会馆》出现了观众通宵排队买票的盛况,半天时间6场演出票就售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人艺院长任鸣近日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现象说明现在人们对文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非常强烈,现在整个话剧领域都处在繁荣发展时期。
谈人艺发展
现在人们对文化的追求非常强烈
北青报:人艺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任鸣:人艺现在的票房非常好,很多场票都卖得很好,一些经典剧目,比如《茶馆》《窝头会馆》,经常刚开始卖半天就没了,很多人通宵排队买票。这么多观众来看,我们特别受鼓舞。话剧在不少人看来算是高雅艺术,比较小众,但在市场反应上这么火爆,可以真切感受到,现在人们对文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非常强烈的。
任鸣:我觉得是人艺的精神,一是戏比天大,二是对艺术怀敬畏之心,三是艺术上要精益求精。就拿《玩家》来说,剧本2006年过来,改了10年,改了不下15稿,2016年才上演。今年再演,根据专家意见、观众反馈,每一次演出都反复打磨,改了20多处。作品是艺术的核心,作品好了才有观众。
北青报:在艺术上,以前的传统和现在如何平衡?
任鸣:我们提出人艺不做“古玩店”,不会躺在以前的经典作品上自得,我们提出人艺具有民族性、人民性、现实主义、现代精神,有探索和创新精神,在艺术上坚决地继承,努力地创新,现在也在不断探索,文玩,不断有新戏出来。
谈工作转变
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人才
北青报:你此前做了很多年导演,做院长,作为行政管理角色,感觉如何?
任鸣:其实导演的功能就是一个组织者,需要领导整个剧组,所在在管理上有一定经验。做院长至今快4年了,工作上有很大转变,到了管理岗位,工作繁忙,导演的工作就退到了第二位,以前当副院长时我一年还可以排三四部戏,现在一年只能排一部戏,因为更要保证质量。做一个艺术剧院的管理者,和普通单位管理者不一样,很多都是导演、演员,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艺术理念,搞艺术的人就需要有个性,作为管理者,就是要创造环境让他们发挥,但对于他们的创作不会干涉。
北青报:做院长几年,怎么评价自己的工作?
任鸣:任何事情不可能十全十美,贵州文玩,但我是全身心投入的。比如绩效工资改革,这是北京市的试点,已经基本完成,按照新的方案,创作者以及所有职工的收入都会有所提高,现在看还是比较成功的。另外,人艺还要建新的剧场,已经有了很大进展。
北青报:作为管理者,最希望实现哪些目标?
任鸣:特别希望能够出现新的经典,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人才,现在我们有一批年轻导演,大部分都是40岁以下的。导演的人才没有出现断层,是一个良性发展的态势。
谈艺术理念
新京味儿包含更多大气、开放的东西
北青报:你经常提到人艺的京味儿,不只是话剧,经常见到京味儿这个词,你理解的京味儿是什么?
任鸣:我理解的京味儿文化,比如老舍的作品,就是老京味儿,反映北京人的精气神,气质,骨子里的劲儿,作派,语言特点,人的精神面貌,这些加起来就是京味儿。
北青报:你还提出人艺要有新京味儿,如何定义新京味儿?
任鸣:我们提出新京味儿,就是要反映当代北京的东西,比如《玩家》就是新京味儿。过去几十年,北京变得更加开放,也来了很多五湖四海的人,包括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新北京人,整个城市从人口结构到气质到文化都有变化,我理解的是老京味儿更多是皇城脚下老街胡同的感觉,新京味儿我们也在演出中不断探索总结,但我认为应该是包含更多大气、胸怀,更开放的东西。
谈创作经典
时间是检验经典的唯一标准
北青报:人艺有辉煌的历史,作为现在的管理者,会不会有压力,会不会为了要创作出媲美以前的经典作品而焦虑?
任鸣:人艺出过《茶馆》这样的经典作品,如何在今天排出符合现在的人民需要的,反映今天的时代和生活的经典作品,的确是我们的最高追求,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要做到这些有压力,但也有动力,我们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作家给我们写作品,也有一大批优秀的导演和演员,更重要的是,还有一大批年轻的优秀的导演和演员,正在迅速成长,他们也是人艺的未来。有这样的资源,我们有底气。
北青报:现在经常有观点认为缺乏可以媲美以前出现过的经典作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任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每个时代都有优秀的作品,不好进行纵向的对比,而是要做出这个时期的最高水平。我个人觉得,关键还在于个人,打个比方,你和莫言生活在一个时代,看到的生活基本一样,那怎么反映这个时代,更多还是取决于艺术家自己。另外,经典需要时间来考验,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认为时间是检验经典的唯一标准。
谈话剧行业
艺术越百花齐放越好
北青报:你从事文艺行业31年了,从你的角度看,现在整个话剧行业,甚至整个文化行业,感觉是什么态势?
任鸣:在整个北京,话剧演出都很活跃,不只是人艺,我也经常到别的剧团看他们的作品,至纯天珠,比如保利剧院、蜂巢剧场、繁星艺术村,包括我去过几次海淀影剧院看话剧,观众都是满的,可以看出现在的话剧艺术非常繁荣。而且我发现很多剧团都有一批优秀的年轻导演,极具才华,很有个性,非常有自己的风格。而且,不只是专业的剧院剧团,我到很多学校看过大学生排练的剧,都是排练校史等大剧,有模有样,我们平时帮助两所中学的学生排戏,我感觉有这么多热爱这门艺术的年轻人,极具才华和创造性,真的是感觉到艺术的繁荣发展时期就在眼前。
北青报:如何看待人艺这样的传统知名剧院和各种小剧场的竞争发展?
任鸣:搞戏剧的都是一家,这是最重要的。每个剧团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有自己的粉丝,戏剧才能多元化,戏剧整个生态环境一定是开放的多元的,艺术越百花齐放越好。
谈演员多栖
演员有机会施展才华应持开放态度
北青报:现在不少人艺的话剧演员涉足影视剧,广受好评,尤其是演技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你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