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4月1日在“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年会(2019)”上表示,金融体系内部循环的主要问题是银行业资源不能顺畅地进入证券业,这是直接融资尤其是股票市场发展长期不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实现政策要求,可考虑有限放开商业银行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深入综合化经营,将银行业的资本资源、客户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引入证券业。
“在银行资源不能向证券业充分流动的情况下,银行可能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自身的存贷款业务上,从而进一步推动间接融资发展,在银行业持续自我增强的金融环境下,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发展会受到相应的抑制。”连平称。
连平认为,长期以来,银行不能投资证券业,一方面是出于风险控制的考量,担心银行介入证券业之后由于资本市场投资风险较大,会使存款人的利益受损。这种观点其实十分落后,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银行不可能将存款投入证券业,银行投资证券业使用的是资本,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从现有的银行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看,银行完全又能力控制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向银行业的传染。事实上,我国大型银行在境外都已经设立投资银行,如工银国际、建银国际、中银国际、农银国际和交银国际,这些证券公司和投行经营总体稳定,说明中资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的风险可控。
另一种银行介入证券业政策教委谨慎的考量则是担心银行业会垄断证券。连平则认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监管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障碍来加以管控,如银行投资证券公司只能一参一控等有关措施。
连平建议,考虑到大型银行公司治理较为健全,在风控上更为成熟,更有利于传导国家战略和政策意图,可考虑先行试点以大型银行为主,通过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或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投资设立或参股证券公司。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