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们认为流动性预期的判断更为关键,而基于流动性预期为市场核心变量的判断,A股市场走势将呈现三个阶段,春季走出低谷向上,而秋末再度回落调整。预计2016年非金融石油石化业绩增速为19%,全部A股业绩增速为3%;2017年非金融石油石化业绩增速为12%,全部A股业绩增速为2%;2017年上证综指的核心运行区间为2800点至3600点。
我们认为,2017年一季度成长股将迎来良好的布局机会。从业绩角度来看,一季度PPI迎来高点,一季度后主板传统行业业绩将迎来拐点,周期股将由强转弱,成长性行业的相对吸引力上升。预计年初成长股仍将面临机构调仓压力,配置有望进一步下降,而一季度之后配置将接近标配。同时,我们认为,文玩,2017年定增再融资的批准速度趋于稳定,将降低市场对于成长股业绩增速的担忧,风险偏好继续修复,高风险偏好资金有望再次流入成长股。建议超配一级行业:农业、医药、电子、通信、券商、军工、化工等。
2017年大势研判:希望在春季
2017年的股票市场将是充满机会的一年,在流动性总体宽裕、风险偏好修复、盈利小幅增长的背景下,我们预计上证指数核心波动区间为2800点至3600点。目前A股市场正陷入低谷,主要原因有:市场对经济将进入类滞胀预期的困扰、金融市场有债市去杠杆的担忧等。但这些担忧都是阶段性的,缓解后,我们认为,A股将在春季迎来震荡上涨。
2017年,我们认为,流动性预期的判断更为关键。基于经典的DDM模型,决定股票价格的因素来自于三个方面,分别是企业盈利、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而在2017年,我们预计A股盈利增速预期差不大,对于股市的影响环比下降,而流动性预期与风险偏好的重要性环比上行。
2017年A股盈利增速出现小幅下滑已经成为当前市场共识,而在盈利端方面,向下的力量主要来自地产链周期见顶后的回落,而在稳增长背景下,基建链的对冲将缓和这一下行趋势。整体来看,实体经济有可能呈现稳中求进态势。在风险偏好端,我们认为,流动性预期变化更容易产生预期差。受汇率、通胀及政策三大因素的扰动冲击,短期将显著困扰市场,带来预期的波动。
流动性预期主导市场的三大阶段
中期来看,流动性预期将经历“收紧-宽松-再收紧”的过程。而基于流动性预期为市场核心变量的判断,我们认为,市场走势将呈现三个阶段,春季走出低谷向上,而秋末再度回落调整。三阶段的核心驱动逻辑为:阶段一,类滞胀+去杠杆。在美元走强背景下,触发类滞胀预期,叠加债市去杠杆担心,流动性收紧,市场调整。阶段二,衰退性宽松。通胀担忧褪去,衰退预期演绎深化,宽松加码预期最终推动股市上行。阶段三,政策边际收紧。受益于稳增长发力,经济下行有限,政策重心再次关注控风险、调结构,流动性或将边际收紧,市场出现调整。第三阶段对应着货币政策中期拐点,也对应着市场中期调整的开始,其条件未必能在2017年具备。
对于流动性预期,我们一分为二来分析,资金需求取决于经济判断,资金供给取决于政策判断。首先,对于当前货币政策基调的看法,我们需要强调,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是目前货币政策核心目标。而有别于其他市场观点,我们认为,当前对防风险、调结构的强调,并不意味着“稳中求进”的稳增长目标变化。
2017年资金将呈现小幅流入状态
在股市资金方面,我们从多个渠道对2017年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进行汇总,其中资金流入主要包括基金发行、保险资金、融资余额、个人投资、海外资金以及养老金等,2017年总计约有18117亿元流入;资金流出主要包括一级市场资金募集、产业资本净减持和交易费用等,其中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IPO已经提速明显,而增发节奏会有所放缓,同时随着解禁的放量,2017年的减持量会有所增加,初步估计2017年约有15530亿元流出。而在以上增量资金中,2017年值得关注的主要有养老金与保险资金可能带来的增量资金。
一是养老金。自2016年10月人社部宣布将启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2016年12月社保基金理事会宣布21家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养老金入市已经成为2017年增量资金的重要看点。通过对比国内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以及海外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养老金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基本养老金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并没有充分利用投资工具来实现保值增值。过去养老金投资以存款和国债为主,其收益率随着利率水平的下降而不断下滑,而另一方面养老金的收支缺口逐步显现。参考企业年金基金和社保基金投资比例来看,以及目前各省的准备情况,我们保守估计明年养老金入市金额在1000亿元以上。
二是保险资金。2016年年底,保监会对保险资金的财务投资原则进行了规范,保险资金的监管进一步加强,预计未来保险资金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可能回归至11%左右,但另一方面,从历史数据来看,近期保险资金投资运用余额仍按照22%左右的比例增长,预计2017年保险资金投资运用余额将达到1.66万亿元左右,整体来看仍是重要增量。
市场风险偏好仍有提升空间
当前市场风险偏好仍然处于偏低水平,未来仍有提升空间。我们以同类型业绩增速前50作为绩优股代表,业绩增速后50作为题材股代表。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题材股表现始终好于绩优股,显示市场风险偏好较高,市场情绪极度亢奋。当前该指标处于低位,显示市场情绪较为温和,风险偏好仍有提升空间。
从结构上来看,我们用过去12个月表现最好与表现最差行业的相对收益作为度量市场风险偏好的另外一个指标,当前表现最好行业相对于表现最差行业的相对收益为42%,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一季度盈利水平将迎来拐点
从实体经济层面来看,2016年盈利改善主要由价格因素主导,供给收缩带来PPI的迅速回升是主要贡献。2016年年初以来,PPI不断上行,标志着工业体系中的价格不断上升,但工业增加值变化并不明显,经济总量保持平稳,量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既然此轮盈利周期主要由价格主导,那么,随着供需关系改善的结束,盈利增速预计也将迎来拐点。2012年以来,受制于长期趋势下行预期,每一轮库存周期补库有限。我们认为,本轮库存周期将延续这一特质。在库存支持有限的背景下,PPI将在一季度达到年内盈利高点,并随后开始拐头向下。因此,预计明年一季度A股盈利也将迎来高点,并且在此后开始转头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