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复利计算的长期投资复合收益率是可以预期的

  金融危机已过去十年,今年资本市场也是内忧外患,此时再聊聊这个话题,也算是温故知新。

  刚经历了2006、2007年超级大牛市的我们,在2008年开局时尽管有些犹豫,也提醒自已降低预期,但那一年的惨重还是超过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料。1月,南方雪灾;5月,至纯天珠,汶川地震;8月,北京奥运会,一小波维稳;9月,雷曼兄弟倒闭,全面引爆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有太多的没想到,二级市场最大的没想到就是指数在一年时间里可以从6100点跌到1600点,“黄金十年”的梦想一下子变成深不见底的冰窟窿。

  回想起来,有三件事的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是系统性风险暴露并全面引发危机以后,低处不算低,低估值在极端条件下仍然可以暴露大面积的风险敞口。在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还记得港股蓝筹的中国兖州煤业(600188,股吧)市盈率最低时只有三倍。在估值已经很低且煤价比较坚挺的基本因素下,股价照跌不误,五倍估值买进后,最大浮亏超过40%。当然,两年后兖煤股价涨了20多倍。

  第二个深刻印象是关于资产价格下半场的争论。2007年股市到6000点以后,分析师们已经开始对资产价格连续上涨作出分析和预测,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资产价格下半场的观点——股票市场中场休息,还会有下半场。数年以后,该分析师对2008年的观点作出修正,认为股票市场下半场已不明显(其实已经没希望了),但作为重要资产,房地产价格走出明显的下半场行情。2008年,我看过的一个楼盘,贵州文玩现在的价格已是当年的五倍。

  第三个印象是关于腾讯,2007年虽看好已露出王者之相的腾讯,但觉得估值在港股市场略高,等到2008年股市下跌时,腾讯也出现显著下跌。恒指在2009年跌到低位时,腾讯的估值大概是30倍PE,港股大量蓝筹股PE跌到个位数,相当一批公司基本面跟金融海啸没有直接关系。比较之后,为觉得腾讯的估值还是偏高,这个判断也几乎是过去十年最大的一个失误,后来眼睁睁地看着腾讯股价足足涨了十年。怎样看待成长企业的动态估值?腾讯在2008年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十年以后,我们对价值投资的理解要深刻了许多。最近的下跌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现在的投资范围基本放在科技互联网、泛消费的博彩、医药、食品饮料、教育以及个别高端制造业,相信这些行业中的优秀企业,未来一定能分享经济的增长,为二级市场带来不错的投资机会,对这些行业中的优秀公司通过深度研究,做足功课,以复利计算的长期投资复合收益率是可以预期的。今年的下跌,和十年前相比,既有不同,也有更多相似的痕迹。长期坚持投资估值合理的优秀企业,通过企业业绩的不断增长分享企业成长,这个路径仍然是有效的,不会过时。开个玩笑说,今年地雷特别多,没踩上几个不算真正的长期价值投资者。

  回顾十年前的那段历史,对自己的投资理念更心平气和,也更坚定。风雨过后,从投资的角度,文玩,我们会发现这次跟以往没有本质的区别,聚焦企业业绩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始终是价值投资的灵魂所在,我们投资的是一个将来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上市公司,而不是股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