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储黄金,盛世藏古董。”海南成事者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黄博涵女士对《证券导报》“财经海南”记者讲:“近年来海口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已悄然形成气候,收藏组织、个人玩家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也许不久即能与内陆中等发达城市比肩。从投资方向上来讲,目前海南各种市场日趋饱和,投资方向较难把握,而艺术品收藏几乎可以说是旱涝保收,坐地升值,比银行储蓄的利息要高得多,比股票、期货等投资的风险要小得多。2006年春季以来,海南黄花梨收藏交流一浪热过一浪。黄花黎价格一路飙升,一张旧八仙桌起价8万,一对老料宝座椅售价38万,一张罗汉床开价100万……可以说,世界黄花梨市场都在盯着海南。”
海南“收藏热”兴起
继2005年底海南省美协主办的“海南省首届书画名家邀请展”引起强烈的反响后,今年由成事者文化传播公司主办的“中国现代马背民族风情绘画艺术大师马泉艺个人精品展”、由琼琚画廊主办的“女画家作品展”及艺骅画廊主办的“戴成熙油画作品展”等各种书画展接连不断推出,更是引起了连连喝彩。在“中国现代马背民族风情绘画艺术大师马泉艺个人精品展”上马泉艺的2幅国画作品,分别以12万和15万的价位当场被海南本地单位和个人收藏;海南大学画家翁奋的一幅现代油画作品在今年内陆举办的油画巡展中售价超过了50万元。
海南成事者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黄博涵女士对记者讲:“今年以来,国内艺术品市场异常火爆,拉动了海南收藏的迅速升温。国内、香港拍卖纪录不断刷新,4月,香港苏富比,7200万港元,主角是徐悲鸿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创中国油画拍卖世界纪录;5月,中国嘉德,陈逸飞的《黄河颂》,4032万元人民币,刷新内地油画最高纪录;时隔仅半月,保利拍卖,吴冠中《交河故城》以4070万元再次刷新纪录;张晓刚又创新高,曾梵志跨入千万,岳敏君超2000万……”
该公司资深艺术品经纪人康佩竹女士说:“海南市民的收入水平和经济状况的提升,必然导致艺术品收藏的转热。一个家庭花上百万买套房子、花几十万装修房子,如果没有几件象样的古董或艺术品作为装饰,恐怕难以显示业主的文化品位。经济满足后,必然产生文化追求,这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大趋势、大规律。”
原居上海、现住海南的艺术品收藏家王先生告诉记者:“内陆越来越多的人将海南作为第二居住地,他们将内陆的文化追求和业余爱好带到了海南。当看到海南的艺术品收藏刚刚起步,多数散落民间的艺术品、工艺品尚未被发掘,他们喜出望外并采取了行动。”
“不是给领导唱赞歌,”海南知名作家、海南文化专家蔡葩说,“海南的收藏热,确实有主管部门和领导的推波助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十分重视海南古董、文物的保护工作,并说:忽视文化就是近视眼。他曾对省藏协开发海南收藏文化,创建收藏品市场,确立‘黎锦’、‘海瓷’、‘花梨’作为‘海南三宝’收藏文化的品牌给予极高的评价,鼓励省藏协努力工作,办好收藏市场,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收藏意识,为保护海南的文化遗产做出贡献。目前海南藏协在国内取得这么高的成就,与各级领导、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收藏爱好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海南“珍品”缘自何方?
艺术品收藏家王先生业余主要从事字画、古玩的收藏,他遍访了海南的角角落落,至纯天珠,收获颇丰。
他总结说:“海南艺术藏品主要有以下四个来源。一是古代本地官员、富家以及被贬谪来琼的官员、文人的家藏,以及古代商业贸易的遗存,这一部分藏品比较罕见,也十分珍贵;二是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的藏品,在解放前夕逃亡台湾的过程中散落民间;三是改革开放和海南建省以来,早期投资者因为业务往来和个人爱好而从内陆或海外带来的藏品;四是最近一段时期,大量外来居住者、专业收藏企业以及各种展会、拍卖会带来的藏品。”
艺术品收藏有无风险?
“真正的艺术品收藏风险很小,最怕的是买到赝品和对价值的估计不准。” 海南成事者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黄博涵女士告诉记者,“我们与有关主管部门正在努力搭建海南的艺术品鉴定平台,定期请北京专家来海南为藏家鉴宝。”
她向记者转述了收藏界流行的“五风险”说法:“一是品相风险,品相好的收藏品可以卖出大价钱,品相差的收藏品价格就会相对较低;二是价格风险,各种收藏品的价格不像股票行情一样能够一目了然,地域不同,文玩,同一种藏品会有不同的价格,作为一个收藏者来说,不仅要掌握全国各地收藏市场的行情,而且更需要积累关于收藏的相关经验;三是假“货”风险,对于新手,进入收藏市场要谨慎操作,越是珍稀品种,越要格外小心,有条件的最好请专家帮助鉴别;四是保管风险。由于受气候和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至纯天珠,各种收藏品都会面临保管风险,一些收藏品不仅不能使其受潮,也不能使其受热,尤其是邮票、纸币、字画等还要防折、虫蛀和受到各种化学物品腐蚀;五是交割能力风险,有的收藏品变现能力差,在收藏时要注意投资收藏市场走俏的品种,对收藏市场上不容易变现的收藏品尽量少收藏或不收藏,遇到收藏市场上行情低迷时,会造成资金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