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成为艺术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拍出天价的《砥柱铭》
5月11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佳士得2010战后和当代艺术品拍卖会上,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银色莉斯》在首场拍卖中拍卖。本场拍卖总成交额达2.32亿美元。
老一辈的收藏家正逐渐淡出,民营企业家正逐渐走出幕后,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主力军。
2010年,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井喷行情。6月3日,黄庭坚的《砥柱铭》成交总价为4.368亿元天价;不久前的5月17日,张大千画作《爱痕湖》以人民币1.008亿元成交,首破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史的亿元大关。
实际上,中国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从2007年就异军突起。国际艺术品市场权威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检测报告就清晰显示: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为313亿欧元,同比下降26%;中国总额达42亿欧元,占全球份额的14%,同比增长12%,市场份额仅次于美国的30%和英国的29%。
这其中,民营企业家大量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为重要原因。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凤海说:“市场一路走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部分企业家的进入也很重要。中国文化的价值正在被发掘与重新评估,很多手中拥有闲散资金的人为了提升文化品位和满足精神需求,也将资金投入到艺术品的收藏中。”
作为文化产业新的亮点,艺术品市场正成为民营企业家关注的新领域,大量资金已经涌入。但是,这些企业家是真的在品味文化,还是仅仅当做一次投资?
收藏家:一些民营企业家新身份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王中军最爱油画、雕塑和古董。他收藏的油画主要是艾轩、杨飞云、王沂东、袁正阳这样的当代名家的作品。此外,王中军的家和办公室到处都是来自法国、英国、爱尔兰、瑞典等国的古董。
天地集团董事主席杨休是在2004年的翰海春拍上一鸣惊人的。当时,他以6930万元的中国字画最高价拍下了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在企业界和收藏界引起轰动。
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则于2007年保利秋拍上以2200万元拿下刘小东作品《三峡新移民》。此后,她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重要的收藏者。
泰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是现代艺术品收藏的热衷者。他把公司大厦顶层专用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顶尖展览,并将民营企业家定位为主流人群。陈东升还一直想把北京前门附近的老北京火车站改建成当代艺术博物馆。实际上,他是一个老资格的艺术市场参与者。16年前,正是他融资2000万元与人合伙创办了赫赫有名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现在,该公司已经跻身全球第五大拍卖公司。
有时候,收藏艺术品也成为一种理想。
曾创办过4家公司的陕西企业家王勇超是民俗文化的爱好者。从1985年起,他陆续将2.3亿元投入到相关民俗文化艺术品的收藏上。后来,他建起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并自任馆长。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总投资超6亿元,占地571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收藏的各类展品达3.2万余件。馆藏的8000多根拴马桩,成为了业界口口传诵的“地上兵马俑”。
湖南农民企业家张志国对红色文化情有独钟。他用了30年走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并成功建立起聚宝博物馆。博物馆新旧两栋楼里,分为大革命馆、瓷器馆、民俗馆三大系列20余个展厅,展品2万余件。里面有1921年至1935年间的革命文物,包括秋收起义时用过的大刀火炮、湘鄂赣苏维埃政府发行的债券和股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机关报《红旗日报》、湘鄂赣干部学校1923级学员证……
在经济发达、私营企业家众多的江浙地区,企业家们已经成功建起了100多个私人博物馆。对民营企业家们来说,高尔夫和户外运动的热潮正逐渐淡去,艺术品收藏成为他们新的谈资。毕竟,经过了初期“暴发户”式的金钱展示,企业家们更看重了文化味儿浓厚的艺术品收藏交流。
西泠印社董事胡西认为:“这些人是改革开放的一代,他们在一步步用自己的修养和知识改变、维新。这是大国文化骄傲的一种表现。企业家是具有高素质的,文玩,这就是吸引他们迈入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原因。”
在搜狐文化频道对这一问题展开的讨论中,40%的网友认同企业家们对文化的看重。一位网友说:“任何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收藏,收藏是在市场中形成的,而收藏家在美术史上的作用是任何国家的文化史都离不开的课题。”甚至有一位网友认为,企业家的收藏行为有利于遏制艺术品外流趋势。
据统计,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会员中,企业家占到了20%。对于这些精明的民营企业家收藏者来说,藏品的升值空间是“醉翁之意”。按照业界观点,鉴于传统书画等艺术品自身稀缺、不可复制等特性,价格拍上去了就很难再下来。于是,艺术品投资成了生财之道。
面对巨大的资金流量,艺术品拍卖市场频出 “破亿”作品的现象便让许多业内人士容易理解。他们认为中国艺术品价值的提升正在被投机因素利用,甚至是绑架,过分关注以及对价格的运作提升了人们对艺术品市场的预期。资深艺术品经纪人伍劲说:“艺术品市场上一定有人在砸钱,他们对资产升值有预期。国内的企业家占据比例最多,人数上占50%至80%,金额超过80%。”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隐约感受到了“温州炒艺术品团”的出现。和房地产类似,现在很多艺术品机构,尤其是北京的机构会主动联系前来温州举办相应的展览、论坛。
而炒家们惯用的手法是,如看中了某位中青年艺术家的字画后,先“抱团”买断他的所有作品,至纯天珠,长时间地对这位艺术家进行包装宣传,一定时间后再找大拍卖公司对他的作品进行拍卖,抬高这位艺术家的身价。 2009年底,中国温州商会网、上海温州商会网、福建温州商会,不约而同地在自己的网站上挂出了艺术品鉴赏收藏信息。中国温州商会网上,徐湛、赵志田、贾平西、田伯平等10余名书画家的作品链接被置于网站首页右边最显眼的商机栏中。一起放置的,是团购楼盘的信息。
但部分交易行为并不能列入投机炒作的行列。比如国巨集团董事长陈泰铭在1994年以1000多万元的高价买进的郭柏川的作品在事隔14年后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飙上1.5亿元,投资报酬率高达15 倍。而从王中军开始收藏油画到现在的这十几年间,油画价格迅速蹿升,画家的身价是一年比一年高,五六年的时间就上升到100多倍。这些显然不是短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