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时期,因战乱,奚超与儿子廷珪到徽州,在黄山脚下制墨,这是徽墨,也是中国墨的祖师爷,并因制墨绝佳获得皇帝赐国姓。宋以后制墨名家均在古徽州,即今黄山脚下休宁、歙县及江西婺源一带。不过,由于古墨难以保存,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明清墨,而明墨相对少见。“现在明墨很少见,价格也很高,但晚清道光以后的文人定版墨还是有一定的存世量,只要细心淘寻,还是能找到不少。”收藏古墨多年的近蓭先生告诉记者,“而且价格也不是很高,多为一两千元至四五千元。”
古墨行情加快向上
古墨收藏盛行于明代,一直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到晚清民国达到极致。当代藏墨则主要集中在上世纪70~90年代,是因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尚佳且收藏之风兴起所致。
1997年,古墨市场到达顶峰。从1997年开始走下坡路,一直到2006年到达谷底。不过,古墨市场在2007年后开始如股票般出现触底反弹。比如:2004~2005年时中国嘉德(微博)拍卖的康熙墨多以3000~4000元成交,而现在动辄上万元甚至数万元;又如一锭晚清墨价格当时仅为数百元,而现在其价格至少为3000~5000元之间。
这与2006~2007年间很多藏墨的新玩家出现不无关系。特别是2007年时,乾隆御墨西湖十景彩X(左石字右朱字)墨,以448万元天价成交,这个高价直至今天也没有被超过。
近两年文房类藏品受热捧,令古墨行情加快向上。“当然如果只是纯粹追求投资收益,这些年古墨的‘回报率’肯定不如瓷器、玉器、书画。”对于近蓭先生来说,享受古墨收藏与使用带来的乐趣才是收藏的主要目的。
在吴洪伟看来,当代书画家回归传统也是古墨行情上涨的主要原因:“用老墨写画的书法家、画家越来越多,他们懂古墨,知道什么是好墨色,对墨有更高的追求。”而吴洪伟自己藏墨也始于写字,从用墨汁到磨墨写字,随着对墨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玩,也开始四处“淘”老墨并成为行家,“通常好的留起来玩,断的残的用来写字。”
古墨收藏要先使用
吴洪伟强调古墨的使用意义:“墨既是艺术品也是实用品,特别在古代还是以实用为主。收藏古墨首先要使用古墨。”其实,古墨的形制决定了其主要用途,比如块状的古墨多数是用于磨墨,而竹简、古琴等形制的,即以珍玩为主,“但总体还是实用为主,玩为辅。”因此,他建议收藏新手要多读史料书籍,多看实物。
备受吴洪伟推崇的清代文人定版墨,除了实用价值、文物价值外,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主要体现在文人定版:“尽管御墨和贡墨品质很好,市场价值最高,但我还是喜欢能体现文人性格、爱好和品位的定版墨。”比如书画家定版墨讲究版式的精美,多朴素无华,达官显贵的墨品显得富贵吉祥,归隐山林的隐士的墨品显现清雅之风,而大文豪名家的墨品凸显个性。
古墨价格决定性的因素是年代。目前明墨的价格已是天价,尤其万历或之前的墨品市场上难得一见,即使偶尔出现也多以残断品为主。“全品明墨几乎不可能在民间出现。”近蓭先生说,大多数被保存在中国的馆藏机构和日本的大收藏家族中。而清墨的价格,以宫廷制品为上,文人定版次之,墨家名品再次,普通市品价格最低。
明墨价格已是天价
吴洪伟称:“康熙贡墨珍稀难见,,乾隆贡墨价格至少在万元以上。在文人定版中以清三代制品绝佳,尤其清三代曹素功艺粟斋制品,坚硬如石,一点如漆,均为不可多得之物。嘉道汪节蓭汪近圣制品,版精墨良,值得收藏。道光以后就是胡开文的天下了。光绪时期,胡子卿一家独大,现如日中天之势。其他墨家的制品,就每况愈下。”另外,同时代、同制家、同质量作品,也以有年款者为上。
拍卖市场中出现的古墨主要就是清三代的文人定版墨,在刚刚结束的保利春拍中,明程君房飞龙在天墨拍出161万元,是近年成交价较高的拍品。不过,有收藏者认为,广东没有制墨传统,天气潮湿也不利于古墨收藏。而吴洪伟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只要藏法得当,广东也可以收藏古墨。”他介绍称,收藏者只要用宣纸把墨包起放在大漆盒或锦盒中,至纯天珠,再放到木箱中存放即可,另外梅雨天要少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