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资讯

匡时推出王世杰旧藏王铎第一长卷《草书唐诗》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18 06:14 我要评论( )

据悉,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古代书法部分将推出一件海外庋藏的王铎第一场长卷《草书唐诗》。 王铎书法运用干、湿、浓、淡、润、枯的变幻,增强点、线、面的表现力,将涨墨法发挥到极致,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熠熠生辉的足迹。此卷的整体气势,犹如江河奔腾,

据悉,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古代书法部分将推出一件海外庋藏的王铎第一长卷《草书唐诗》。

王铎书法运用干、湿、浓、淡、润、枯的变幻,增强点、线、面的表现力,将“涨墨法”发挥到极致,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熠熠生辉的足迹。此卷的整体气势,犹如江河奔腾,真力弥漫,浑然天成。其笔力雄健酣畅,出神入化,线条沉雄遒劲,方圆兼备,字形结体欹侧奇崛,千姿万态。章法布局跌宕开阖,大小错落有致,再加上墨韵的滋润淋漓,层次氤氲,是“自化期”的完美篇章。

王铎(1592-1652)草书唐诗

纸本手卷1639年作 

本幅为王世杰旧藏。王氏历任重要公职,为武汉大学创办人,继胡适接掌中央研究院院长。王世杰家藏甚丰,曾想方设法,从日本东京大火后,抢救购回苏东坡《黄州寒食帖》捐给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历史文物的维护拳拳之心,表露无遗。一般王铎手卷,多一丈为幅,此卷《草书唐诗》丈八之幅,堪称巨制,而且历经战乱,还能保存如此完美,流传至今,诚属难能可贵。

“破阵声威四海闻,敢移旧句策殊勋,王铎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这是启功先生对王铎的历史评价。以沉雄顿挫为本,以飞动变化为用,以排山倒海之力,横扫千军之势,形成雄强豪迈的书风,独领风骚,震古铄今,对后世影响深远,于今尤显。事实上,自明末迄今,面对王铎的书法成就,无不与予高度肯定,明代书法家黄道周称王铎“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高度推崇与期许如此,清代康有为也推许“宋人讲意态,故行草甚工,米芾得之,后世能学之者,惟王觉斯耳。”大师吴昌硕亦极力推崇“文安健笔蟠蛟龙”,“有明书法推第一”,东邻日本更尊为“神笔王铎”。

一、历史悲剧、书史巨匠

王铎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 ,卒于清顺治九年(1652) ,享年六十一岁,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故又称“王孟津”。王铎出身寒微,一生坎坷,生不逢时,三十一岁考中进士。涉政初期,满怀澄清天下之志,思有所作为,多次直言上疏,结果触怒权贵,险遭廷杖,一次冒犯崇祯皇帝,几遭获罪。明朝后期各种矛盾日益加剧,社稷江山摇摇欲坠,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王铎无法逃脱在这悲剧时代的悲剧命运。从明朝臣子沦为“贰臣”,其内心的矛盾与郁闷可想而知,有志难伸又归隐不得,后又受到清廷的猜忌与监视,于是不时纵情声色,似乎有意以自暴自的行径,来掩饰其悲凉的心境。然而,在书法的领域,依然勇猛精进,从未稍懈,王铎在深重的矛盾冲突抑郁痛苦中,诗书画却成为精神上、心灵上的避风港。诗以言志,诗中字字蘸著血泪,道尽离乱人生,忧伤痛苦的真实告白;丹青以画喻志,在残破崩解的时代现实,建构其精神家园,寻觅心灵上片刻的安宁。王铎的美学思想是多方面的,在诗、书、画中,诗是灵魂,加上画的意境,滋养著书法,倾诉郁勃之气的是狂草,并将之推向诗、书、画交融的艺术高峰。雄剑倚天,长虹驾海,枯笔缠线而老笔纷披。固然,现实中的王铎个人,背负著屈辱与折磨,然而,却为中国书法史,留下熠熠生辉的墨迹,成为光耀千秋的巨匠。

二、博涉多优、独辟蹊径

史上最为深远的书学源流是二王体系,王铎对二王有著特别的偏好,不但推崇二王,且以“先祖”称之,常于临帖之后,题上“临吾家逸少帖”,以示文化血缘的正统与骄傲。十三岁开始临习《圣教序》、《兰亭序》,浸淫其中且出类拔萃,尝自谓。“临王三年,字字毕肖”,得王羲之的劲健风骨,取王献之的飘逸体势,王铎留下一段著名的跋:“予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自不察耳。 ”除此,还涉猎王氏一门涣之、操之、凝之、徽之等,王铎特别推许“徽之书法,温润绵密,有远水流烟之致”。数十年间,遍临魏、晋、唐、宋、元、明名家书迹,诸体悉备,博涉多优,集其大成,从法帖和学古入手,认为“书不宗晋,终入野道”,主张“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就是学古要得其神韵与意趣,然后融会贯通,自出新意,所以更强调“学古不师古师心,罔臻于成”。在王铎供职翰林院期间,内府大量的珍贵碑帖,唐宋元明书画真迹,他随时可以观览、临摹,此一机缘,为其能成为大书家,至纯天珠,创造良好环境。临帖以《淳化阁帖》为主,另有绍兴米帖、绛帖、潭帖、大观帖、太清楼帖、宝晋斋帖等。王铎对“阁帖”中上至帝王下至群臣,无所不摹,主张“书法贵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稚,易学故也”。王铎临古的功夫,“如灯取影,不失毫发”,达到精微至极的地步,学法乎上,楷书师法锺繇的古雅幽深;又学颜柳的笔力洞达,大气俊逸;再取苏、 黄、米意的妙境,尤其醉心于米字八面出锋,笔势凌厉,恣肆奇险,沉著痛快,至纯天珠,极富雄强之势。他跋米芾《吴江舟中诗卷》:“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钦之情,溢于言表。王铎对米字的率意天真和创新精神心领神会,通过米芾而上溯晋人,终于找到一条终南捷径,领悟二王书法的内在规律。他曾自负表示:“吾临帖善于使转,虽无他长,能转则不落野道矣,学书三十年,手画心摹,海内必有知我者耳。”王铎既能继承传统,又能博采众长,文玩,取精用宏,而且王铎自订日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王铎一生临帖不辍,其寓临于创的探索精神,如他所言:“须有登吾嵩山绝顶之意”的自我转换,正是“看其五十自化”的关键,从而表现出喷薄的力量,生命的锐气。

三、书艺精湛、永垂书史

王铎是一位“全能型”的大书家,非但精于行、草,楷、隶也别具风格。他集锺繇之醇、张芝之雄、羲之之遒、献之之逸、张旭之放、怀素之荡、米芾之肆,山谷之奇、徐渭之崛于腕底,以及先贤各家之大成,含英咀华,创出气势奔放,雄秀灵动,跌宕起伏,苍郁磅的新书风。诚如马宗霍所评:“明人草书,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综观王铎的书法成就,在书法史上,特别值得一提的若干特点:第一、笔法纵合度、刚柔相济,点画线质饱含弹性而产生节奏感;用米芾八面出锋运笔法,笔毫全方位扭转、拉扯、挥动、弹跳,取得字的张力感;提按顿挫变化万千,时出疾涩、颤笔,追求点画之间、行列之间气脉贯通;凭借笔连、意连、形连、势连,将“一笔书”表现得恣肆烂漫,淋漓尽致,力与势的完美结合,成为作品中惊心动魄的亮点。 第二、结体欹侧奇崛,章法宕逸、错落有致,历代书家鲜有像王铎把字的造型变得如此欹侧险峻,强烈的对比性、落差性,而产生崭新的视觉经验;字内与字外的空间切割,局部与整体的空间分布,鲜明的造势冲突,带来无比的震撼力;字势左右欹侧,笔致老辣,布局跌宕,好比老翁携童子,萧散简远,险象环生,妙趣横出,通篇显现变化莫测的惊效果,无与伦比。第三、墨韵酣畅淋漓,层次丰富,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提到“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其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比窍”。国画中有“墨分五彩”之说,王铎从画中悟出用墨之妙,注重墨色在整体作品中的视觉效果,把“涨墨法”发挥到极致,运用干、湿、浓、淡、润、枯的变幻,增强点、线、面的表现力,营造深浅、虚实、远近、聚散、清浑的效果,正所谓“远水流烟之致”。涨墨法是王铎对于墨法的一大创举,当人们的视觉完全被突兀的墨团吸引时,却发现从墨团中弹跳出极为精采绝伦的线条,彷在乌云中伸出金龙的五爪,令人叹服!

四、海外庋藏、瑰宝重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估价50-80万)是方君璧1948年

    估价50-80万)是方君璧1948年

    2019-02-18 05:42

  • 后排又新进一位买家报出6400万

    后排又新进一位买家报出6400万

    2019-02-18 04:55

  • 推出蔡国强、周春芽、罗中立、刘小东、尹朝阳等当代艺术大家的作品

    推出蔡国强、周春芽、罗中立、刘小东、尹朝阳等当代艺术大家的作品

    2019-02-18 04:48

  •  北京匡时2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12月2日举槌开拍

    北京匡时2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12月2日举槌开拍

    2019-02-18 04:3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