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中旬,今年的秋拍行情已接近尾声,艺术品各大板块的市场走势已大致呈现。从各大拍卖公司的成绩来看,秋拍成交额普遍未能超过春拍。拍场上依旧是人头攒动,但是与春拍的普遍上扬相比,秋拍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市场表现:价量齐降
12月9日晚,北京保利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以49.2亿元的成交额收槌,在今秋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中暂居成交额榜首。其中,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以2.668亿元刷新徐悲鸿作品拍卖世界纪录,乾隆“太上皇帝”圆玺以1.61亿元刷新御制玉玺和白玉拍卖世界纪录,过千万元拍品83件。而在今年6月,北京保利春拍总成交额为61.3亿元,其中过亿元拍品2件(元王蒙《稚川移居图》以4.025亿元成交,吴冠中《狮子林》以1.15亿元成交),过千万元拍品118件。
不仅仅是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匡时等国内拍卖公司,以及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等国际知名艺术拍卖行,在本届秋拍中都没能再续春拍的辉煌。香港佳士得2011秋拍以28.5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宣告结束,与春拍的成绩相比,贵州文玩,至纯天珠,减少了11.5亿港元;北京翰海在秋拍中取得了21亿元,比起今年春拍的24亿元,下滑了12.5%。
在成交量方面,以中国嘉德的“姚黄魏紫——明清古典家具”夜场为例(此次拍卖分为两个专场,其一以清代紫檀家具为主,共计47件拍品;其二以明式黄花梨家具为主,共计69件),该夜场拍品精品云集,但在本次拍卖中却频频遭遇流拍,紫檀家具专场流拍率达66%,黄花梨家具专场流拍率达55%。而今年春拍嘉德“读往会心——侣明室藏明式家具”、“承古抱今——明式庋具臻品”两个专场100%成交,成交额逾2.88亿元,创单季家具拍卖世界纪录。
两大因素引市场转向
就今年艺术品市场的秋拍表现,主体稳中有降,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个是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影响,另一个则是受到此前的艺术品市场信任危机的影响。
此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艺术品市场疲软,海外藏家资金受限,而国内市场艺术品收藏方兴未艾,于是就上演了海外藏家狂抛、国内藏家接盘的一幕:如北京匡时推出的“悦骋性怀——海外重要私人收藏明清扇画专场”成交率为100%;又如比利时尤伦斯夫妇的多件重量级拍品在市场上露面,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尤伦斯提供的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手卷、陈逸飞的《踱步》被上海藏家刘益谦以6171.2万元和4343.2万元纳入囊中。进入下半年以来,国内宏观调控,市场资金逐渐趋紧,贵州文玩,再加上春拍达到新高,这使得收藏者投资更趋谨慎,市场观望情绪弥漫,从而影响秋拍行情。
今年春拍,中国嘉德以4.25亿元拍卖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但拍品引发争议与质疑。另外,今年爆出拍卖丑闻: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2010春拍中,以72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了名为《人体蒋碧薇女士》的“徐悲鸿油画”,实际上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学生的习作。此类事件的频繁出现,影响专业拍卖机构的可信度,动摇了藏家的信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