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各家拍卖公司受到春拍鼓舞加大征集力度和上拍规模,然而这一年秋拍并没有延续春季的火热,流动性紧缩影响买家购买心态,进而导致成交率下跌至历史最低点仅为41%,成交总额呈现环比负增长为428.07亿元人民币,打破了秋拍业绩好于春拍的一般规律,艺术市场再次进入调整期。在这样的市场局势下,瓷器杂项与中国书画、油画及当代艺术版块一样,成交情况呈现春高秋低势态。
2011年春、秋两季瓷器杂项版块成交额分别为116.60亿元、85.29亿元。包括保利、嘉德、翰海、匡时、诚轩与东正等各家拍卖公司瓷杂类也随市场有所下滑,但静观瓷杂市场不难发现,11年初,由业内资深行家郑健生先生重组的北京东正成绩亮眼,可谓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瓷杂领域横空出世的一匹黑马。
重组后的东正春季首拍五个专场创4.57亿元佳绩,市场占有率为3.9%。随后的秋季拍卖虽遭遇市场整体下滑,成交额仅为3.88亿元。但这看似下降的成交额,却使东正的秋季市场占有率达到4.5%。
一再强调重质不重量的东正,在专场数及拍品量不及其他拍卖公司的情况下,至纯天珠,依然缔造了不俗的成绩,致使器物类拍卖市场格局发生剧变。以11年春拍为例,倘若我们只以古董器物为计算标准,那么前四大的顺位排行,在北京东正的翻然鹊起下,竟也出现重新洗牌的有趣现象。去年春季北京地区的古董器物拍卖,贵州文玩,由于保利一口气推出15项专场,因此古董器物的总成绩达到15.79亿元, 稳居第一 。至于总成绩位居第二的中国嘉德, 12项专场的古董器物总成绩亦高达12.24亿元,同样也保持名符其实的第二宝座。然而,原本位列第三的北京翰海,加总其6项与古董器物有关的专场成绩,因为总数只达2.66亿元,因此非但不能与北京匡时的6项古董器物的总成绩4.39亿元互别苗头,更无法与北京东正仅以5项器物专场即创造出4.57亿元的佳绩相提并论。换句话说,经过重新改组的北京东正,贵州文玩,尽管只推出5项古董器物专场而没有涉及书画或当代艺术,但在古董器物方面的初试啼声,却一举勇夺第三顺位的季军宝座,亮眼的成绩表现委实让人刮目相看。
更为可圈可点的是东正春、秋两季一直表现亮眼的中国宫廷艺术专场。分别30件、46件拍品取得1.9亿元和1.3亿元的业绩。两次宫廷专场中不乏超过千万元拍品,其中最高价的清雍正〈青花折枝三多果浮雕莲瓣纹橄榄尊〉,经过数轮的竞价,最后以3,450万元成交。又,明宣德青花轮花绶带扁壶以2,242.5万元成交位列第二。第三高价的清乾隆〈青花粉彩暗花莲托八吉祥贲巴瓶壶〉一对成交价为2,070万元。第四高价的明末清初〈犀角雕方柱石制春风得意杯〉成交价为1897.5万元,位列2011年<中国竹木牙雕拍卖十大天价排行榜>第二名。
在全球经济牵动艺术品市场的大环境下,我们相信拍卖公司的决策人及经营理念不容忽视,恪守行业操守,本着对买卖双方负责的态度。经营过程中求真求实,才是无论经济环境如何变化逆势而上的不二法宝。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