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就在猜想这个地方是否和某个“城”有关系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22 15:05 我要评论( )

当你从义堂镇前城子村里的高台下走过,也许根本不会多看它一眼,几十户寻常农家生活在上面,台子四周的泥壁上已经长满了茂密的草木。殊不知,这个不起眼的大土堆,却承载了6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历经了大汶口、龙山文化、商周秦汉等时代。 随便捡起一块残片

当你从义堂镇前城子村里的高台下走过,也许根本不会多看它一眼,几十户寻常农家生活在上面,台子四周的泥壁上已经长满了茂密的草木。殊不知,这个不起眼的大土堆,贵州文玩,却承载了6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历经了大汶口、龙山文化、商周秦汉等时代。



随便捡起一块残片,都有可能是“秦砖汉瓦”。


一城两半

大城已远去 小城空寂寥

刚听到“前城子村”的名字时,就在猜想这个地方是否和某个“城”有关系,在来到这个地方、了解了小谷城以后,这个想法得到印证

“据传我们这个地方以前叫做田庄,因为有了小谷城,后来改作了‘前城子村’。”前城子村党支部书记孙宗民说。

乍看到小谷城,外行人除了用“土台子”、“高台”形容,恐怕再看不出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一座高高的土台子,四壁长满了草木,上面住着几十户人家。

文物部门的资料这样描述小谷城:故城遗址为平原地貌,分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大城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 700米,总面积77万平方米。目前城墙多已夷为平地,仅西南角上有一段残存,东西长350米、宽13米、高 2.5米当地称之为罗圈子。小城在大城东半部的中部,即今前城子村西南之高台遗址,目前高台残留面积:南北长 272米,东西宽170米,高约5米,台南北各留有通道一处,当地称高台为土城子。

我们看到的这座土台子,便是小谷城的小城部分,大城便是土台子周边的平地。记者注意到,尽管前城子村比较富裕,高台周围却都是清一色的平房。孙宗民说,当地村民对这座居住过数十代祖先的高台有着一种敬畏之情,村民在建造房屋时,没有一户人家将房子建得高过高台。

碎砖破瓦

讲述6000多年的变迁

绕小城一周,看到的多是高台边生长的茂密草木,站在高台下,抬头可见草木掩盖下的小城边缘,最高的地方差不多有五米。自下而上,泥土分出了不同的层次,显出不同的颜色。而在高台之下,散落着很多的残砖碎瓦。“这些碎瓦片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其实很多都是汉代的。”孙宗民捡起一块碎瓦片,指着上面的花纹说,文物专家以前来的时候说过,这种花纹就是汉代特有的。

在小城的东南角,高台壁上嵌满了一片片的碎砖碎瓦,甚至还有一些蜗牛壳。正是这些残片,文玩,讲述着小城曾经的历史。

早先文物部门对小谷城进行考察时,根据小谷城壁中的残片以及土层,初步确定了小谷城的历史:下部2-3米为大汶口、龙山文化层,包含有灰土、红烧土、陶片等;上部为商周秦汉文化层,包含有板瓦、鬲足等。从采集的大量石器、陶器中可以证明,该遗址早自6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经过龙山、岳石、商周,直至汉代都有很多遗存。

外围的大城,则初步确定是东周至汉代时期,阶级社会明显分化之后形成的。大城小城分化后,至纯天珠,小城为上层社会居住,大城内则居住着普通百姓。

据市文物考古队队长宋彦泉介绍,小谷城北临涑河,古人选择居住地时,一般会选择地势略高的地方,但是当时的小谷城小城还远达不到现在这个高度。一代代人不间断地居住于此,往往是后人将前人的房屋拆除后,在此基础上重建,经过几千年的堆积,逐渐将此处的地势堆高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这是目前湖北省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南朝壁画墓葬

    这是目前湖北省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南朝壁画墓葬

    2019-02-03 21:20

  • 青铜器、金文与齐鲁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潍坊举行

    青铜器、金文与齐鲁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潍坊举行

    2019-01-31 01:22

  • 彰显青铜器和金文在中国古代早期文明及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根源作用

    彰显青铜器和金文在中国古代早期文明及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根源

    2019-01-19 13:42

  • 四川大学、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谷城县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发掘墓葬群

    四川大学、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谷城县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发掘墓葬

    2019-01-09 19:18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