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山出状元,文玩,不爱状元要缸窑”,这是流传缸窑一带的古话,文玩,几百年的古陶文化,造窑烧缸经商,经济的繁荣,至纯天珠,使缸窑成为乡、公社的所在地。以开缸窑而得村名的制陶业闻名江浙,人称“小宜兴”。
该龙窑位于义乌市义亭镇缸窑村北117号旁边,始烧于清代,2005年停烧。主要烧制日用陶,品种有罐、钵、盆等多达130余种。窑床根据地势由西向东,呈30度坡度下陡上缓渐升而建,全长约60米,宽约2.3米,主要由炉堂、窑床、窑铺三部分构成。窑床由炉门、窑膛(火道)、小户口、下窑门、上窑门、窑背窑眼及圆形烟囱组成。炉膛主要是堆放柴火、煤等燃料,为炉工操作的地方。窑铺为人字形屋面,建于窑床之上,用五柱八檩分十间依次提升,宽约 7.7米,高2.3米。窑址东端用砖块叠筑圆形驳坎,周边分布罐、钵、盆、茶壶等废品残片的堆积层。
据该村老窑民述说:建窑关键在于窑底。一座长约30丈左右的窑,坡度要在30度左右的地方选址。窑底坡度应按照 3.5--3.1--2.8--2.5--2.2--2--1.8--1.65--1.5--1.4尺寸由低往高依次渐减下陡上缓的方式铺筑。这对我们研究当地古窑的建造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