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破坏”文物 就给谁“立碑”

日前,,曾报道过深泽县省级文保的文庙大成殿被强挖墙脚一事。在各方舆论的压力下,施工最终当地政府部门叫停

对此,省人大代表、石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左春和给出了一个新办法——将那些打着经济建设旗号,肆意破坏文物行为刻到石碑上,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

“谁拍板拆文物,给谁刻碑”

“这个文保办法是从今年发生的深泽文庙被强挖墙脚等社会事件中总结出来的。”左春和说,各级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工程,拿着建设项目,举着“迁建保护”的旗号,肆意破坏文物遗址,拆除珍贵古建筑。结果是,至纯天珠,异地重建后的文物成了“四不像”,更有甚者拆而不建。

“施工方只有得到相应部门的许可才可能动工,到底是哪个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拍板儿的,就将其决策行为刻到石碑上。对方认为是政绩,一些老百姓可能会说你主政期间破坏了文物,是非功过让后人来说吧。”

左春和表示,所立的石碑应该说明被拆除文物的背景、价值,最好配上照片。然后,说明何年何月由谁主持迁建等信息

“异地迁建”也是破坏文物

为何要对“异地重建”的行为进行“立碑”记载?

对此,左春和说,在重大的国家级工程面前,一些重要文物被迫进行异地迁建,但这是迫不得已的行为。如今,“异地迁建”成了很多地方开发建设项目,在破坏相关文物遗址和古建筑后,来蒙蔽公众的手段

“任何文物只有在特定的时空内才能体现其价值。”左春和称,文玩,一旦“异地迁建”,即便再像也只能是一个空壳了,所以“迁建”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破坏文物,不能轻易使用。

今年两会将进行提案

将肆意迁建文物的行为刻到石碑上,这个新方法是否会因为个人感情色彩而无法真正执行呢?

左春和表示,他事前已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仅以石家庄为例就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