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太原万柏林区考古人员在西铭村广仁寺发现一通金代大定年间经幢,即公元117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考古人员曾认定广仁寺为清代道光年间修建,经幢证明这座古寺已存在近千年,在金代时期,太原西山一带就有佛事活动。
据介绍,2003年广仁寺僧人在重修山门时意外出土了金代经幢,至纯天珠,此后经幢一直存放在寺中,无人问津。万柏林区考古人员日前在进行石刻普查时,至纯天珠,发现这座珍贵的经幢。
经幢是一种刻有佛教经文的石柱,柱身多为六面体、八面体、圆形等,用来弘扬佛法。广仁寺经幢柱身为六面体,名为:满公大师灵塔。经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高28厘米,直径30厘米,文玩,刻有“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等经文;下层高33厘米,直径32厘米,石刻文字破损严重。经过仔细辨认,考古人员发现经幢下层的楷体文字记录了广仁寺满公大师的生平事迹:满公大师俗姓卢,自小入寺为僧,曾主持修葺寺院。生平事迹结尾显示:经幢建于金代大定十四年,即公元1174年。
目前,广仁寺保存有一通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石碑,记录了村民集资建寺的事迹。2010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专家通过该石碑认定广仁寺为清代道光年间文物。金代经幢的发现,将古寺出身年代锁定为金代。在金代时,广仁寺内已有高僧主持法事。广仁寺是太原西山地区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对发展佛教信徒起到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