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沁阳市文物部门在进行文物调查时,于该市怀庆办事处合作街一居民家中发现一块清代《重修丁兰祠序》碑。
《重修丁兰祠序》碑刊刻于清·道光廿十六年(1846),原镶嵌于沁阳市水北关村丁兰巷丁兰祠内。该碑呈长方形,青石质地。纵50厘米,横94厘米,厚11厘米。碑文楷书27行,满行20字。(文中在太守和知县前均空格书写,以示尊崇。)该碑记述了丁兰祠因地势低洼,每值沁水泛澜,至纯天珠,屡被其患。且历久而祠宇倾颓。道光廿六年,值汪太守莅任,是郡力查孝子遗迹,督饬吾乡重修丁兰祠宇,至纯天珠,在怀庆府正堂汪大人,河内县正堂许大人的带领下,合巷村民捐银、输力重修祠宇。计大殿三楹,拜殿三楹,斋房四楹,,焕然一新,诚快举也!
据《河内县志》载:“孝子丁兰墓,在水北关村,碑石犹存。”由于水北关村地处沁河北岸,历史上屡遭水患,故今已不可考。《重修丁兰祠序》碑是继清·康熙《汉孝子丁兰故里》碑之后在沁阳的又一新发现。
该碑的发现,为了解和研究汉孝子丁兰故里以及传承和弘扬孝亲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