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大运河考古使通济渠河南夏邑段重见天日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4 23:51 我要评论( )

随着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持续推进,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的通济渠遗址发现了完整的运河河堤、河道、地上建筑等遗迹。这段见证了隋、唐、宋不同时期大运河航运繁荣的运河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代交通史、航运史、水利史及当时气候环境等提供了考古学证据。 通济渠夏

随着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持续推进,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的通济渠遗址发现了完整的运河河堤、河道、地上建筑等遗迹。这段见证了隋、唐、宋不同时期大运河航运繁荣的运河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代交通史、航运史、水利史及当时气候环境等提供了考古学证据。

通济渠夏邑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一部分,该段运河至今仍保留着零星分布的故道水面,其中一处长约500米、最宽处约30米的水域是郑州以东唯一一处保留有水面的运河故道,大运河“隋堤烟柳”的历史景观或可恢复,目前已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第一批次名单。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自废弃后,由于黄河泛滥的冲积淹没,其遗产价值状况一直不明。为配合大运河申遗工作,,考古工作者对通济渠夏邑段进行了考古调查发掘,基本清楚了这段运河的地层堆积、结构、使用和废弃年代等情况,填补了通济渠遗产价值状况不明的空白。

在汴河济阳镇段的两个发掘点,考古人员均发现隋、唐、宋三个时期的大堤遗存,大堤最晚废弃年代为明代;中期大堤堆积厚,使用年代长,废弃于宋代;早期大堤为青灰土筑成,是隋代修建通济渠之前的旧河堤。

大堤表面发现有因干旱形成的干裂纹,表明大堤废弃时天气干旱,为研究当时气候环境状况提供了宝贵材料。

在南大堤外侧,发现不同时期筑建的护坡大堤;南大堤内侧,还发现有建筑基槽和大面积分布的木桩遗迹,木桩断面年轮纹理清晰可见。专家初步考证认为,这是大运河护岸工程之“木龙杀水法”的建筑遗迹。

“这些遗迹印证了大运河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清淤疏浚、维修保护、加固堤防的历史事实,是研究中国古代运河固堤技术和河道治理养护的珍贵材料。”考古队领队、商丘博物馆馆长王良田研究员说。

运河大堤上,不断发现密集的行人脚印、动物蹄印和车辙印痕,大堤外还发现有古道路,印证了史书关于大运河堤即当时官道和堤外有道路的记载,真实反映了当时运河大堤及堤外道路作为官道交通的繁忙。

王良田说,运河河堤、河道、地上建筑遗迹的完整发现,展现了隋唐宋时期通济渠河道巨大的规模尺度、河堤的形制与工艺,反映了河道历史的线路与走向,是大运河通济渠段作为宏大规模尺度的水利工程的考古证据,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高超水平的直接见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种艺术体现

    2019-01-01 23:03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考古学家在主墓室发现了一些木制面具、石棺盖把手等物

    2019-01-01 22:27

  • 茶陵古城墙迎熏门考古勘探

    茶陵古城墙迎熏门考古勘探

    2019-01-01 20:09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