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河北正定现明代石桥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2 11:18 我要评论( )

2月底,正定古城南门外一座明代古石桥亮丽现身,引来众多当地居民以及省会摄影爱好者观赏。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对这座石拱桥的相关历史十分感兴趣,它的确切名称叫什么?它有着怎样的经历?它将以什么样的形式保留?对此相关专家对古石桥做了详细介绍。此外

2月底,正定古城南门外一座明代石桥亮丽现身,引来众多当地居民以及省会摄影爱好者观赏。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对这座石拱桥的相关历史十分感兴趣,它的确切名称叫什么?它有着怎样的经历?它将以什么样的形式保留?对此相关专家对古石桥做了详细介绍。此外相关部门表示将来该桥或成为正定古城古貌建设的遗址展示部分。

此桥准确名称应为“广济桥”

按照正定的老人的说法,这座古石桥桥下曾有渭水流过,因此得名渭水桥。这种说法只是一种传说,正定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樊志勇通过详尽的考察研究,让这座古石桥的身世水落石出。

樊志勇介绍,关于此桥的始建年代,目前尚未发现有准确的时间记载,文物部门专家初步确定该桥修建于明代早期的说法是可信的。

据《正定县志》记载,其桥龄最晚也应是始建于明万历之初。正定现存志书中最早的版本是明万历五年(1577年)版的《真定县志》。明万历五年版《真定县志·桥梁》篇、清顺治三年(1646)版《真定县志·桥梁》篇中,均有“广济桥,县南门外一里”的记述。在后来的县志中因广济桥年代久矣,故其又被称为旧石桥。清光绪元年(1875年)版《正定县志·南关厢社图》中就标有南门外护城河及此河,两河之上皆有桥。

樊志勇表示,由此可知,正定南城门外有两条小河、两座桥,其中这两座桥一是南城门护城河桥,另一座就是刚挖出来的石桥,此桥准确的名称应为“广济桥”。

“运粮桥”下运粮河,是个美丽的传说

按照当地人的介绍,这座桥是一座运粮桥,有着很优美的传诵。

对此,樊志勇表示,如果这座桥俗称“运粮桥”,那么桥下之河就应该是运粮河了?查清顺治三年版《真定县志·山川》篇有这样的记载:“白雀泉,在斜角头村之南,灌田数十顷,古传泉旧在白雀寺中,故之。”

樊志勇介绍,而在清光绪元年版《正定县志》中,又有“白雀泉,在斜角头村之南,灌田数十顷,古传泉在白雀寺中,由县城南关石桥下经木厂村,入滹沱河”的记载;同时记有“旧石桥,在南关之中,白雀泉下流之桥也,今河淤水断”的文字。斜角头村位距正定城西北至城四里。其当年白雀泉水由此向南流经今城杨庄村北,向东至南关广济桥下,再流经木厂村入滹沱河。这条溪水本是一条小河,其水是用来浇灌两岸六村数十顷农田的,,它不应承载漕运的功能。其河两岸村落间亦有陆路交通,况且明代时正定护城河已宽三十米余,其河水绕城西、环城南,经南关、至木厂村北东去,故“运粮河”“运粮桥”以及“砍光清梁山,累死运粮河”之说,也只能是一些传说而已。

樊志勇还补充道,在莫高窟第六十一窟右下角绘制的镇州城(正定古城)通往山西五台山的交通图中,南城墙下就曾有过桥的标记,其实这并不是一回事。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河北道镇州城图》,这一巨幅的山水人物画,将自正定经五台山至太原的数百里山川、城镇、寺院、桥梁、亭台塔阁及人物活动场景尽绘其中。此图粉本被考证创作于后晋天福十二年 (947年),1000多年前的河北道镇州(今正定)被形象地绘制出来。图中城门外护城河正前方的那条河可不是今日挖出石桥的那条河。今日之城墙是为明代遗存,那时的正定城还没有扩成现在这么大呢,正定南城门还不在今南城门的位置。

这座石桥很珍贵

樊志勇说,根据正定志书载,滹沱河各村渡口草桥及柏棠、旺泉诸河上石桥甚多。如正定之东门石桥、南门石桥、西门石桥、北门石桥,隆兴寺前、府文庙前、县文庙前各有的三孔单石桥等。正定古石桥也甚多,但流水的古石桥留存下来的确又甚少。正定素有“三山不显、九桥不流”之誉,其中“九桥不流”是指正定隆兴寺前、府文庙前、县文庙前各有的三孔单石桥,桥下为旱池无水。正定南关挖出来的三孔石桥就越发显得其古朴珍贵。此桥长约25米,宽约6米,出土的部分高约3米,桥面用大块儿青石砌成,桥下三个单孔,其中两侧的拱洞稍小,拱护着中间偏大的拱洞,其上方还刻有惟妙惟肖的古石兽首,彰显着古桥的年代沧桑,这也就越发能显示出应强化保护南关古石桥的重要性。

樊志勇说,历史上的南关村,是千年正定九省通衢的必经之路,不知古石桥上南来北往多少人由此走过。南关村中还曾有过赵将军庙、关厢墩台、河神庙、火神庙、山西会馆、望河亭等遗址。如今南关古石桥重见天日,不仅为正定,更为南关这座古老的村庄平添了几多古韵佳话,人们期待着对古石桥的保护,期待着南关再现当日风采。

古石桥静静地“晒太阳”

樊志勇介绍,其实,南关古石桥早在13年前就被挖出来过。据了解,2001年6月6日,正定在修建南关大街时,施工队在此发现了这座古桥。当时桥面距路面约30——40厘米,素平,东西宽6米,南北长20余米。桥为单伏单券,纵向并列砌法,石质腐蚀较严重,凿刻刀法为三角带纹,具有早期石桥的特征。南关的村民们讲这是过去官府的运粮桥,传说什么时候有的大佛寺,就什么时候有的这个桥。在当天下午,县文物部门曾邀请省一位文物专家、一位古建专家到现场查看,两位专家认为此桥始建年代应与城墙年代一致,当不晚于明代。后此桥未挖出,采取了就地保护的措施。当时省会有报纸曾予刊发此消息。

昨日12时许,记者再次来到石桥开挖现场。此时的石桥,与记者第一次探访它时别无二致,在阳光的照耀下,又平添了几分旧色。在现场,石桥周边都已拉起警戒带,旁边的土坡加高了不少。由于石桥所在位置上方原本是来往车辆通行的主干道,不少机动车都不得不从现场西侧的一条小道上绕行。而道路以西的建筑物已经基本被拆除完毕,目前只留下了碎砖瓦砾。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落款为永宁王府掌理府事肃湷立

    落款为永宁王府掌理府事肃湷立

    2019-01-01 22:43

  • 晋代之后更是将薄葬形成制度

    晋代之后更是将薄葬形成制度

    2019-01-01 22:30

  • 扬州发现四百年前明代墓葬

    扬州发现四百年前明代墓葬

    2019-01-01 22:23

  • 开封出土明代王府遗址

    开封出土明代王府遗址

    2019-01-01 19:1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