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南京发现首个鱼形古墓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9 06:49 我要评论( )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市文广新局组织南京大学联合市博物馆对三台山森林公园扩面提升工程周边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去年9月,在青墩遗址南侧约150米处,发现西汉时期大型古墓群。就在上述古墓群南侧约3公里处,刚刚发掘到一座鱼形墓,经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市文广新局组织南京大学联合市博物馆对三台山森林公园扩面提升工程周边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去年9月,在青墩遗址南侧约150米处,发现西汉时期大型古墓群。就在上述古墓群南侧约3公里处,刚刚发掘到一座鱼形墓,经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以及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初步认定,这座鱼形墓属于宋代,是江苏省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

南京发现首个鱼形古墓

南京发现首个鱼形古墓

古墓酷似一条鱼

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不少人围观,考古工作人员已经在古墓附近搭起了帐篷看守。一位中年妇女说,她曾听爷爷说过,高庄附近以前有不少坟墓,但谁也不会想到,就在她家曾经住过的家门口,地下竟掩埋着一个形状酷似鱼的古墓。考古工作人员说:“这是‘江苏首个鱼形墓’,这样的墓形状之前在我省并没有发现过。”

这座已经被考古专家认定为鱼形墓的古墓呈南北走向,经过半天的挖掘,整个墓葬已经露出真容,其形状就像一条大鱼,有鱼头、鱼尾、鱼翅。墓葬主体为青砖垒砌,顶端用青砖叠加垒砌,酷似鱼的脊梁。“墓葬整体保存十分完好,可见之前并没有被盗扰过。可能是年代久远的原因,鱼的脊背稍微有一点点偏移,但是对整个墓葬没有构成破坏。”考古工作人员说,这座墓葬距离北方汉墓群较远,他们是在勘探中意外发现的。目前,在原高庄的位置,仅发现这一座鱼形墓。

初步判断为宋代

南京大学考古专家王碧顺介绍,因为开发三台山森林公园的需要,原来居住在三台山地区的居民已经拆迁完毕。从去年9月20日开始,他们就对宋庄原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汉墓40余座,经鉴定为西汉时期的墓群,,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们前期用探铲勘探时,发现地下有青砖,经过挖掘,我们发现这是一座砖室墓,形状很像鱼。”考古工作人员指着鱼形墓的尾部青砖上的一个小孔说,这就是探铲探测时留下的痕迹。

经过考古人员现场丈量,这座鱼形墓顶部在地表以下只有40厘米,长度为2.3米,墓室最大宽度(鱼腹部)为60厘米,属于单室墓葬。令人惊讶的是,鱼形墓的最南端,也就是鱼嘴部位,有一个罐形器皿。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器皿为酱釉罐,受泥土挤压已经破损,他们将进行修复。“酱釉罐的顶部有一个碗,也破损了,目前已经带回博物馆进行修整。这个碗放在酱釉罐之上,它代表着鱼的眼睛。”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从酱釉罐以及这个碗来判断,这座古墓很可能是宋代的产物。

诸多谜底待揭开

那么,鱼形墓的主人是谁?是男是女?墓室里都有什么随葬品?考古工作人员说,因为这是全省首次发现保存较为完整的鱼形墓,他们决定将这个墓葬整体迁移至市博物馆。待安全迁移之后,才会揭开古老鱼形墓之谜。“我们目前正在制定整体迁移方案,要想把古墓完好地迁移走,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要把墓葬周边挖深,使用底托将整个墓葬托起,然后吊起运走。”考古工作人员说,待鱼形墓迁移至市博物馆之后,他们才会打开墓葬,届时就可以根据墓室随葬品以及骨骼等物,来判断墓室主人的性别、身份。

“古代人为什么会制造出鱼形墓呢?是不是古代人对鱼儿很崇拜?”考古人员说,因为这是罕见的墓葬,很多谜团有待于墓葬迁移后一步一步去揭开。“等墓室揭开了谜底,我们还会将这个墓葬复原,陈列在博物馆供市民参观。”考古工作人员说,这座鱼形墓的发现,对研究古老宿迁民间丧葬习俗,具有很强的实物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2019-01-01 2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