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抗战时期枪械在掩埋70多年后重见天日。 5月10日,乐陵市黄夹镇吴家村村民宋学义到自家田地里种树,,意外挖出锈迹斑斑的枪械20余支。这批出土枪支将陈列在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
当天,宋学义在挖树坑时挖出了这批共20余支抗战时期的枪支,并拨打了110报警。当地派出所民警和党史办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并决定将这批出土枪支陈列在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乐陵党史办工作人员邱同强表示,这些枪支可能与1939年发生的一场战争有关。当时,国民党高树勋暂编第十军被宁津、乐陵日伪军合围在这里,高树勋四处求援,挺进纵队的肖华司令员连夜奔袭25公里来解救他,又把日军反包围在这里。据地方史记载,仅八路军就歼灭日伪军160人,还缴获了一些枪支弹药,炸毁了4辆汽车。
“从枪支腐烂程度、枪支样式,大致可以推断它是抗战时期使用的枪械,已有70多年了。 ”邱同强分析说,“为什么会埋在这里,现在不得而知,但从枪支摆放得这么整齐来推断,埋枪支的人应该还想要,至于是否是日军留下的,不能完全确定,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