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工雕刻作品清新雅致,文化气息深厚,创新而不失传统,优雅而不失厚重。在人物,花草,设计方面新颖典雅,并将当代的审美有机的融入玉石雕刻之中。工艺上推崇以繁至简,令观者印象深刻,深受收藏家们的青睐。
精雕:大样完成后,一般会在立体的轮廓上再画上细节,进一步雕出立体的形状,精确形状,便于雕刻细部。雕刻从玉料表面进入了玉料内部,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
同时,玉雕师会在粗坯的基础上继续雕琢景物的各部结构,达到表现作品的基本造型和内容。
绿松石硬度不是很高,而磨头的磨削力比较大,两者摩擦就会产生高温。因此水在玉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有降温的作用,也起到了润滑介质、除尘的功能。
同样的一件产品,可是神态确不同,这也是每个玉雕艺人的手法所决定的。一些初入行的学徒雕出来的作品无论怎样都无法和大师相比,差就差在“神”一件做品的雕工同时也决定了这件产品的价值。
苏工雕刻的特点主要就是精致,所以 苏工玉雕大多为小件作品为主,雕刻手法主要采用浅刻的阴线,剔地阳纹和镂空雕。
所以说,一件好的松石雕件作品,拥有好的原料固然重要,但还需要为松石原料,找到能够配得上它的“灵魂”,而雕刻,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苏工玉雕十分的洒脱婉约,造型清新淡雅,宛如江南女子的气质给人的感觉,苏工雕刻常采用写意手法,雕件成品往往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苏工名家大多都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在设计题材上往往十分新颖。苏工雕刻一般造型都繁简得当,线条流畅似江南流水,构思精巧,手法细腻,将苏工玉雕完美呈现。
相玉构思:在得到石料以后,玉雕师首先要仔细地审视它的玉性、外形、色彩、绺裂、瑕疵等情况,对好坏部分了然于胸,这叫“相玉”。“看玉要转着看,正面、背面、侧面、顶面……一块石料上面往往各色杂陈,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构思,又要巧用各种颜色,使得整个作品妙趣天成。”一个好的创意往往历时很久,少即一两个月,多即一两年都很难说,所以这个环节最关键。
打大样:这道工序也叫“出坯”,就是将石料设计轮廓以外的边角余料切除。此外,也要挖去不能用的瑕疵或脏点,剔除有碍设计的砂粒或杂石等等,使其适合于作品题材的需要。
打磨:这道工序,玉雕艺人称为给玉件“穿衣服”,也是雕刻的最后修饰过程,要依靠不同的刀向和刀法,刻划出景物的气质和精神。打磨的具体操作过程与细雕类似,但使用的工具和磨料与细雕时不同。
确定立意后,雕刻师会用铅笔绘制草稿,把造型和图样直接绘在玉石上,定稿后再改用墨笔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