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艺术大数据有多“靠谱”?)
2015年3月18日,胡润艺术榜在北京发布,此次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八届在国内发布在世中国艺术家排行榜。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胡润依据这份榜单专门就中国艺术品市场多年来的走势及中国艺术家的表现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胡艺术榜根据100位中国在世艺术家过去一年在公开拍卖市场上的作品总成交额进行排名,以真实数据说话,原本无可争议。然而榜单发布之后,就在朋友圈内引起了很大质疑,有朋友戏说终于知道胡润为什么姓“胡”了。
中国艺术市场进入大数据时代?
全球大数据时代渐行渐近,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被带进了这个行列。在很多人的眼里,艺术品行业水很深,具体表现在市场的知识门槛太高、信息不对称,而且缺乏专业的指导工具。对于炒股和炒房的人来说,他们进入市场的心态远远不及进入艺术品市场那样盲目,这得益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交易的规范标准和信息透明,投资者通过行内的价格指数随时都可以准确掌握实时的市场行情。然而,对艺术品投资者来说,他们在国内却没有这样的灯塔。
所以在胡润艺术榜发布时,胡润多次强调“艺术圈赫赫有名的人物也许对于圈外人来说只是一个陌生人,我们希望通过胡润艺术榜将艺术趋势最直观地呈现给人们,让更多人了解艺术、接近艺术。”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近几年的火爆,惊动了世界。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认为通过艺术品数据,可以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为投资人提供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动向,帮助他们找到准确的投资方向。国际着名艺术网站Artnet的执行经理托马斯也非常看重艺术大数据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在过去十年里,中国艺术品市场资金量有很大的增长,让业内不得不用诸多金融市场方法去进入艺术市场。中国需要艺术品数据作为观察市场的工具,艺术品大数据可以把艺术家作为金融市场的‘个股’来进行分析,从这个角度观察艺术品和艺术家成长的轨迹,也可以借助这些数据去分析艺术品的走向,为这个市场提供研究方法,使艺术品市场成为更透明、更有效的艺术市场。运用艺术品大数据可以为艺术品市场做不少事情。”托马斯介绍,通过Artnet搜集的艺术品交易记录,可以分析出艺术品市场的变化。“比如可以把一些艺术家放在一起,很容易综合出一个流派的指数,从中观察到他们交易数量的变化等,这些为艺术品研究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艺术品大数据在市场里的作用非常关键,但是良好的数据是保证艺术品市场的基础,“目前艺术品大数据在国际上已经有了较好的口碑。以Artnet为例,他们对于数据的整理较为谨慎,全线的1300多万个数据在欧美的各种银行、艺术品机构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带动了艺术品市场的数据化。”孔达达说,虽然中国艺术品交易规模逐渐攀升,但艺术品数据化的程度与欧美地区相差甚远。
由于中国艺术品没有统一的交易市场,交易地点是分散的,地域性比较强,其中披露的交易信息也零散而不成体系。
以画廊为代表的一级市场信息相对封闭,买家在画廊的环境中得到信息比较单一,因而要做出判断相对困难;二级市场相对易于把握,在艺术品拍卖会公示期间,买家可以得到相对多面的信息,有利于自己做出判断。在二级市场中,尽管得到的信息是杂乱的,但参与者可以得到相对多的比较和选择机会。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胡润艺术排行榜使中国的艺术市场有了更多一些的公开化、透明化。在足够的数据基础上,从事艺术市场走势分析还是有一定可能的。随着拍卖成交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排行榜的出现确实反映了市场繁荣与否,也给投资者一些参考。
方力钧 《1996 No. 4》 布面油画 1996年
中国艺术大数据可信度不高
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但大数据并非无所不能。其核心不在规模大,它蕴含的是计算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过于乐观和简单的理解,都可能助长“大数据迷信”。毋庸置疑,规模更大、更新更快的大数据拥有深刻的洞察力,也将带来价值,但认为有了大数据就无所不能,却过于乐观和简单。现实中存在的样本误差和偏差等种种“陷阱”,不是单单依靠更大、更新、更快的数据就可以解决。
首先国内艺术品数据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国内的艺术品交易分散、数据不全。一级市场以艺术家和代理人的私下交易为主,几乎所有艺术家都不可能向任何组织或机构汇报其每年的作品销售和收入情况,而代理机构为了逃税更不会对外界透露实情。二级市场主体是拍卖企业。他们的交易相对集中,每次的成交也有据可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拍卖企业都与编制机构有合作关系。二是艺术品本身存在异质性,交易难以标准化,数据分析难度大。三是行业普遍存在卖假和假卖的问题,尤其是拍卖成交数据,隐藏着大量水份和泡沫,至于画廊等艺术品代理机构提供的润格,则完全不需要标准和依据,其真实性也大打折扣。此外,数据编制机构本身的商业性质,计算模型的建立方式同样也在影响着数据本身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专业性。这在胡润艺术榜排名中都有所体现。
“艺术品的数据有干净的数据、可疑数据以及垃圾数据。干净的数据是已经及时清理过的准确的数据,而可疑数据和垃圾数据分别是那些有疑问的和没有用的数据。”孔达达表示,目前国内搜集到的基本都是二级市场的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源于十几个拍卖公司提供,仅仅是初始数据,里面有不少疑问数据和垃圾数据,对于那些竞拍后未付款或赝品等数据,国内还未及时清理,有时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搜集不到。
任何数据都有源头,但并非全部出自可靠的来源,孔达达认为中国公开拍卖成交数据的可信度一直被业界所质疑,一方面由于时间和成本限制,数据采样过程难以做到绝对严谨,另一方面拍卖市场的假拍、造价等现象又进一步降低了数据的真实性,而大量存在的拒付款现象又深化了数据的偏离度。因此拍卖数据的可信度问题将长期困扰艺术市场专家和从业者。
低单纯数据分析引起的对市场理解的偏差的方法就是,在量化分析的同时强化定性分析的作用,即便是一份简单的市场报告或新闻报道,也绝不应该是一个机械性的数据堆积。